為煥發非遺新活力,讓非遺從“記憶”走進“生活”,7月25日下午,湛江市博物館在非遺展廳開展了蒲織技藝實踐課堂,搭建非遺傳承的橋梁。
當青綠色的蒲草在指尖彎出第一道弧度,時光仿佛悠悠回到過去,榕樹下,長者忙著編織,幼兒圍著嬉鬧。非遺手作主理人一邊講解,一邊示范,一步步幫助大家熟悉蒲織的次序和技巧。
實踐環節中不聽話的蒲草總在指縫打滑,重復幾次后,指間漸漸有了默契——經緯交錯間,松散的草絲慢慢攏成緊實的提手,再順著弧度與籃子粘合,貼上喜歡的飾品點綴。那些看似簡單的紋路里,藏著古人“就地取材、化草為寶”的生活智慧。
親手拿起蒲草編織的小花籃,在重復的編織動作里,在與老師請教的對話中,參與者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成了非遺技藝的“實踐者”。手作之間,觸及了文明的溫度。因為參與,催生了傳承的可能,蒲織技藝再一次在指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