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徐聞荔枝園里,無人機在低空盤旋,傳感器在土壤中傳輸數據,冷鏈車在繁忙裝果——科技與農業交融的畫面,正是徐聞荔枝產業的現在進行時。
在粵西(湛江)荔枝良種采穗圃荔枝基地,基地負責人楊建平取出剛摘下的三顆“巨無霸”——“仙桃荔”,放在電子秤上。只見顯示屏上分別顯示110.5克、81.2克、76.1克的重量。這些“荔枝界的巨無霸”,正通過冷鏈車運輸,48小時后將出現在北京商超的冷柜里。
今年荔枝季,徐聞高端荔枝品種畝產值突破3萬元,科技貢獻率達65%。
徐聞仙桃荔種植基地里的直播帶貨。
精準育種:“仙桃荔”單果超二兩重
在國家荔枝龍眼產業技術體系育種研究室華農園藝學院的荔枝育種實驗室,細胞圖譜揭示了“仙桃荔”的奧秘——通過“紫娘喜”與無核荔的雜交育種,傳統荔枝單果重量取得重大突破。
“我們篩選了69個雜交種,最終選育出ZW036(仙桃荔),平均單果重60克左右,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達16-17%,可食率70%。”華南農業大學胡桂兵教授的育種筆記顯示,該品種在徐聞基地的嫁接成活率達99%。
在邁陳鎮示范基地的對比試驗數據顯示:2023年,“仙桃荔”平均單果重60克,最大果達71.6克。“就像小雞蛋變成大鴨蛋,收購價從8元/斤漲到60元/斤。”荔枝良種采穗圃荔枝基地負責人稱,試種的“仙桃荔”,年收入是傳統荔枝的6倍。
更令人振奮的是“嶺豐糯”的成花結果突破。在徐聞高接換種15年生桂味荔枝樹上,第一次有糯米糍系列品種大規模成花結果。目前,“嶺豐糯”畝產達2000斤,今年通過冷鏈物流遠銷新加坡,出口單價達80元/公斤。
在徐聞無核荔枝種植區,果農們正用“空芯針”技術檢測果實發育。這項由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研發的無損檢測技術,能在幼果期精準識別無核果實,準確率達98%。“過去靠經驗判斷,現在靠光譜分析,無核荔枝畝產從300斤提升到1200斤。”技術員麥衛東說。
數字果園:每棵樹都有“健康檔案”
走進徐聞智慧荔枝園,200畝果園被500個傳感器覆蓋。物聯網監測系統實時采集土壤墑情、空氣溫濕度等18項數據,當系統預警某區域濕度超過85%時,自動噴灌系統立即切換為通風模式。“管理員蔡工點開手機App,屏幕上的三維果園模型顯示著每棵樹的生長狀態。
這種精準管理帶來顯著效益:水肥利用率提升40%,農藥使用量減少35%,裂果率從15%降至3%。
在徐聞荔枝基地,懸掛的誘蟲燈和寄生蜂繭盒構成了生物防控網。“我們釋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象,用蘇云金桿菌控制尺蠖,化學農藥使用量下降60%。”植保員小麥說,綠色技術讓徐聞荔枝在今年全部通過綠色食品認證。
更神奇的是“無人機+AI”病蟲害識別系統。無人機搭載的多光譜相機可識別13種病蟲害,AI診斷平臺自動生成防治方案。“過去人工巡檢100畝地需要3天,現在無人機1小時完成,準確率達92%。”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該技術推廣后,徐聞荔枝病蟲害損失率從12%降至4%以下。
冷鏈給力:保鮮期延長至7天
在徐聞荔枝加工產業園,剛采摘的荔枝正通過真空預冷機快速降溫。“果溫從30℃降到5℃只需20分鐘,比傳統水冷效率高3倍。”技術員操作著800萬元購置的設備,令荔枝保鮮期從常溫3天延長至冷鏈7天。
這種技術創新改變了荔枝銷售的地理半徑。徐聞荔枝今年通過航空冷鏈24小時抵達北京、上海,通過海運冷鏈3天抵達東南亞。
“歡迎來到徐聞荔枝直播間,我是AI主播‘荔小鮮’。”在徐聞電商中心,虛擬主播正通過三維建模展示荔枝生長過程。這種AI營銷系統,可根據用戶畫像推薦品種:北方消費者偏好“仙桃荔”的大果型,南方消費者更愛“嶺豐糯”的蜜香口感。
今年徐聞荔枝電商銷售額達3.2億元,同比增長180%。
農技護航:15分鐘技術響應圈
在徐聞荔枝科技服務點,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團隊駐點指導。“我們建立了‘高校專家+企業技術骨干+農民技術員’的三級服務體系。”胡桂兵教授翻開服務記錄,去年累計解決技術難題237個,其中“仙桃荔”成花保果率提升技術使產量增加25%。
這種緊密合作催生了技術標準。徐聞聯合科研單位制定了《早熟荔枝無公害栽培技術規程》等7項地方標準,其中“高接換種三步法”被農業農村部作為主推技術。2025年,徐聞荔枝優質果率從65%提升至89%。
徐聞縣設立的1.2億元荔枝產業科技基金,正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我們對企業研發投入給予30%補貼,對智慧果園項目最高貼息50%。”據介紹,該基金已撬動社會資本4.8億元,支持23家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數字果園管理系統”推廣至2萬多畝果園。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