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周女士向湛江市消委會投訴:稱其15歲的女兒5月8日在某珠寶店購買了一條價值2300元的18K金飾品,購買時家長并不知情。女兒買回去后她就去了該珠寶店交涉,表示其女兒未成年,作為監護人,不認可此項消費,要求商家退貨退款。商家不同意。雙方協商無果,周女士向湛江市消委會投訴求助。經調解,最后雙方達成一致,該珠寶店同意無需另外增加跨類換款費用,給予換同等價錢的黃金飾品。
目前,未成年人消費場景越來越多元化,心智尚不成熟的他們,難免會盲目、跟風或過度消費。為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增強未成年人消費安全意識,湛江市消委會特別發布以下消費提醒:
一、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理性消費,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帶孩子購物時,要引導他們注意比較不同商品的價格和質量,根據實際需求購買。未成年人在消費中缺乏足夠的辨別力與自我保護能力,家長還需教導孩子識別消費陷阱,如警惕虛假促銷、網絡詐騙等,確保孩子消費合法合規、合理適度。
二、網絡消費要謹慎。直播打賞、游戲充值、游戲陪打升級、虛擬物品交易等行為容易使未成年人沉迷其中。部分平臺設置誘導性消費功能,如“自動續費”“一鍵充值”等,導致未成年人在缺乏理性判斷下沖動消費,甚至盜用家長賬戶資金。家長應當履行好監護義務,加強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引導和監督。勿將銀行卡、支付密碼等交由未成年人單獨使用,建議關閉“免密支付”功能。定期查看賬單,關注孩子線上線下的消費記錄。
三、盲盒類消費要理性。盲盒類產品在社會消費浪潮中悄然興起。為了收集到所謂的“稀有款”“隱形款”,有的學生甚至不惜花費更高的價錢,學生在購買前要評估自身需求與經濟能力,勿為追求“隱藏款”過度消費。購買前確認盲盒商品質量認證、生產廠家、適用年齡等標識,拒絕“三無產品”。
四、留存消費憑證。網購、線下消費保存好訂單截圖、聊天記錄、發票等憑證,若因未成年人消費引起糾紛,要與經營者積極協商,協商不成時,可以向全國消協智慧3?15平臺或當地12345服務熱線投訴,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同時,家長要做好對未成年人應有的監護責任,根據家庭經濟狀況、消費理念和習慣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商家要嚴守法律底線,不得向未成年人銷售不適宜的商品或服務。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共同守護,共同切實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共建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