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這輩子只能忍痛度日,沒想到還能重新挺直腰桿走路!”近日,72歲的馬老太太在廣東醫附院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成功接受高難度腰椎滑脫復位手術,術后腰痛和下肢疼痛顯著緩解。面對患者嚴重的骨質疏松(骨密度T值-3.3)和復雜病情,在副院長林顥教授帶領下,魏勁松教授團隊積極應用“骨水泥強化螺釘”技術,突破傳統手術禁區,為脊柱疾病合并骨質疏松患者帶來新希望。
家住湛江的馬老太太飽受腰痛折磨十余年,輾轉多家醫院診治,但因為手術難度和風險過大,一直未能手術根治。雪上加霜的是,近一月以來因腰椎滑脫癥加重、椎管狹窄壓迫到神經,使得馬老太太雙下肢麻木無力,從客廳走到門口都很困難,最后在家人陪同下,慕名來到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魏勁松教授處就診。
▲術前X光和CT檢查:提示脊柱L4和L5椎體滑脫
▲術前MRI檢查:提示脊柱L4/5椎管狹窄
辦理入院以后,檢查過程中又發現新的問題,馬老太太的骨質疏松程度遠超手術安全閾值(T值-3.3),為手術前景又蒙上一層陰影。一般而言,腰椎滑脫癥如果要進行根治手術,需要在椎體上植入椎弓根螺釘進行提拉復位,然而將椎弓根螺釘植入嚴重骨質疏松椎體猶如“朽木上釘釘”,復位時極易導致螺釘松動拔出,導致手術失敗,這也是馬老太太被多家醫院婉拒的主要原因。
▲患者骨密度結果:T值=-3.3(重度骨質疏松)
面對挑戰,魏勁松教授團隊果斷制定個性化方案——采用“骨水泥強化椎弓根螺釘”技術。魏勁松教授親自操刀,術中通過精準定位向椎弓根內注入醫用骨水泥,形成穩固的“水泥鞘”,大幅增強螺釘在疏松骨質中的抓握力,為滑脫椎體復位打造堅實“地基”。手術歷時2小時順利完成,術后影像顯示雙節段滑脫椎體完全復位,椎管寬大(神經壓迫解除),骨水泥分布均勻,螺釘穩固性顯著提升,完全達到了預定目標。
▲術前X光和CT檢查:提示脊柱L4和L5椎體滑脫
▲術后X光和CT:滑脫完全復位
術后第三天,馬老太太在醫護指導下開始康復訓練,此前劇烈的腰腿疼痛已基本消失。“現在走路腿不麻了,腰也能挺直了!”家屬感慨萬分。魏勁松教授介紹,此類患者術后需結合抗骨質疏松治療,但骨水泥螺釘技術已能顯著降低螺釘松動、移位風險,為后續康復贏得關鍵窗口期。
廣東醫附院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始終聚焦疑難脊柱疾病診療,近年來通過微創OSE技術、骨水泥強化螺釘、皮質骨螺釘技術等技術創新,已為數百例重度骨質疏松患者成功實施脊柱手術。魏勁松教授提醒:“許多患者因骨質疏松放棄手術,其實技術進步已打破這一困局。”魏勁松教授強調,針對脊柱疾病合并骨質疏松患者,結合多學科診療制定個體化方案,即使高齡骨質疏松患者也能獲得安全有效的手術治療。
林顥
博士研究生、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現任廣東醫附院黨委委員、副院長、骨科學研究室副主任,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湛江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湛江市第五屆“湛江好醫生”,湛江市抗擊新冠疫情突出貢獻獎。
專業擅長:從事脊柱外科領域,在脊柱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特別是在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脊柱骨折、脊柱損傷、脊柱感染、脊柱腫瘤、脊柱畸形、脊柱退行性疾病以及骨質疏松等領域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專攻的技術包括椎間孔鏡、脊柱顯微內鏡、脊柱微創擴張管道、UBE等脊柱新興微創技術,致力于以最小的創傷獲取最佳的治療效果。此外,在高位頸椎區、腰骶區、脊柱畸形矯形等復雜脊柱手術方面也有豐富經驗。
學術任職:中國醫院協會醫院健康促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醫學科學普及分會第三屆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衛生經濟學會健康促進與傳播專委會副主任委員,湛江市醫學會健康促進與醫學傳播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湛江市醫師協會脊柱外科醫師分會副主任委員,湛江市醫學會健康促進與醫學傳播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科研成果:從事脊柱外科、骨質疏松、骨腫瘤的基礎和臨床研究多年,主要研究工作圍繞骨細胞生物學及其分化調控,納米硒藥物及天然植物中篩選活性外泌體在骨生物學機制研究和治療應用。近五年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課題1項,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課題1項,廣東省科技創新戰略專項課題1項,廣東省教改研究項目課題1項及學校“臨床+基礎”項目;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專業相關SCI收錄論文20篇,累計影響因子145.9,單篇最高影響因子29.4(Precise Engineering of a Se/Te Nanochaperone for Reinvigorating Cancer Radio-Immunotherapy)。
獲得2022年度中國生產力促進(創新發展)三等獎1項、廣東省醫學會廣東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中華醫學會教育技術優秀成果二等獎1項、湛江市科學技術獎3項和國家授權發明專利3項,出版專著4部。現已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畢業5名,碩士研究生在讀6名,博士研究生在讀4名。
出診時間:每周一全天(門診大樓四樓416號診室)
魏勁松
大外科主任,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主任,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湛江市骨科質量控制中心主任、脊柱畸形專病中心負責人、外科學系副主任、2017年廣東省杰出青年醫學人才。
從事骨科工作三十余年,對骨科各種疑難疾病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自廣東醫附院在粵西地區率先創建脊柱外科以來,一直從事脊柱外科工作,積累了大量脊柱外科臨床經驗。曾在美國西部脊柱外科中心、美國圣地亞哥脊柱外科培訓基地、北京積水潭醫院、上海長征醫院、上海華山醫院、第三軍醫大學附屬新橋醫院、華西醫院等地專門學習脊柱外科及微創外科。
專業擅長: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腰椎管狹窄、脊柱側彎、后凸畸形、脊柱結核、脊柱感染、脊柱腫瘤、脊柱骨折、頸肩腰腿痛疾病,以及骨質疏松癥、骨腫瘤的診斷治療及微創手術治療。在粵西地區率先及大量開展了脊柱微創手術,上頸椎手術,脊柱腫瘤椎體全切除及穩定性重建術,脊柱側彎、后凸畸形矯形術,重度胸椎黃韌帶骨化等高難度手術。骨科及脊柱微創外科手術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學術任職:湛江市醫學會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分會主任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脊柱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脊柱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基層醫院學會修復重建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科普健康促進會脊柱分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醫學會骨科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脊柱脊髓腫瘤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脊柱微創外科分會常務委員,湛江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副主任委員,湛江市醫學會脊柱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等。
科研成果: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第一通訊作者在國外發表SCI論文10篇。作為項目負責人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一項,廣東省科技計劃資助項目一項,湛江市資助項目一項,另外參與多項國家級及省級課題研究。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周四上午、周日上午。
門診地址: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門診樓四樓413診室(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
聯系電話:13652855121
陳思圓
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副主任,醫學博士,副主任醫師。2006年畢業于大連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2011年畢業于南方醫科大學骨外科學專業(全日制碩博連讀),獲取醫學博士學位,師從國內著名的骨科及組織工程研究專家裴國獻教授(現為南方科技大學醫院院長)。自獲得骨外科博士學位以來,一直于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工作,從事骨科工作9年余,對骨科各種常見疾病及疑難雜癥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年終考核評選中多次被評選為先進個人。
專業擅長:腰椎退行性疾病,頸椎退行性疾病,脊柱畸形,脊柱創傷,骨質疏松癥的診治。
學術任職:目前任職廣東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骨科創新與轉化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sicot中國部數字骨科學分會廣東省分會青年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脊柱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科研成果:主持并承擔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博士啟動項目1項,廣東醫科大學博士啟動基金項目1項,廣東省衛生廳科技計劃課題1項,科研研究方向以組織工程骨修復骨缺損,骨質疏松癥的干細胞治療為主。第一作者發表論文8篇,其中3篇SCI收錄。2017年憑借課題為“阿司匹林在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應用及其相關機制研究”獲得湛江市科學進步二等獎。
門診時間:周一下午 周五下午 周二全天
門診地址: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門診樓四樓413診室(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
聯系電話:13824842454
王仲偉
廣東醫附院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科室秘書,中央組織部特派融水支援專家,廣東醫附院高層次人才,在脊柱外科工作十余年,曾在長征醫院,鼓樓醫院,新橋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多家國內知名醫院交流學習。
專業擅長:擅長各種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腰椎管狹窄、脊柱側彎、脊柱腫瘤及胸腰椎骨折的開放及微創治療,掌握骨科快速康復理念,在疼痛治療方面成績突出。
學術任職:中國脊柱三合聯盟學會委員、廣東省醫院協會脊柱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廣東省科普健康促進會脊柱外科分會常務委員,湛江市醫學會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分會委員兼秘書。
科研成果:在SPINE、MOLECULES AND CELLS等國外著名雜志發表SCI論文3篇,國內論文15篇,獲得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參與省級科研項目3項。
門診時間:周三下午 周五上午
門診地址: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門診樓四樓413診室(脊柱退變與畸形外科)
聯系電話:1831818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