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州市調風鎮課堂村,歲月的痕跡鐫刻在109歲老人楊少梅的皺紋里,也沉淀出她獨特的生命智慧。
作為調風鎮最高壽的老人,盡管歷經生活艱辛,這位五代同堂的大家長,用勤勞、堅韌與豁達,依然書寫著令人動容的長壽傳奇。
勤勞堅韌 :撐起五代同堂的大家園
楊少梅一生與土地緊密相連,早年在生產隊種地,靠著雙手養活一家老小。盡管家庭條件困難,她卻將五個孩子撫養成人,在老伴早早離開后,獨自扛起家庭重擔。小兒子紀富如今已65歲,回憶起母親,滿是敬佩:“小時候家里窮,全靠母親起早貪黑,種地、做家務,什么苦都吃過。”
待子女成家后,她又主動照顧孫子輩,用溫暖的懷抱與慈愛的教導將他們撫養長大,如今,她的子孫后代多達一百幾十人,看著家族枝葉繁茂,心里格外欣慰。
每逢節日,院子里便擠滿歡聲笑語。門口空地上種的黃花風鈴與白銀樹,見證著這個大家庭的成長,也映襯著老人堅韌不拔的精神。
極簡自律:滋養健康長壽的身心
楊少梅的長壽,藏在日復一日的自律生活中。楊少梅的作息如同老樹般遵循自然法則,日落即眠,聞雞則起。每天清晨五六點,天剛破曉便起床,晚上七八點伴著夜色入眠。
飲食上,她偏愛簡單清淡,以青菜、粥為主食,每餐差不多都要喝兩碗粥,偶爾搭配少量肉食。“粗茶淡飯養人。”老人常這樣念叨。
生活中,她堅持事事親力親為。兒子想照顧她,被她笑著婉拒:“我還能動,自己做做事,活動活動筋骨,身體也好些。”她自己煮飯、洗衣,飯后總要在院子里散步,或是坐在網床上、到隔壁的小賣部與鄰居聊天。
她愛干凈,家里總是收拾得井井有條,還喜歡掃地,在勞動中鍛煉身體。這種極簡又自律的生活方式,成為她健康長壽的秘訣。
和善豁達:傳遞溫暖醇厚的家風
在課堂村,楊少梅是人人敬重的長者。她為人和善,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的笑容,見人就熱情打招呼。與鄰居相處融洽,誰家有困難,她都會熱心幫忙。她用言傳身教,將勤勞、善良、堅韌的品質融入家風家教,子孫們在她的影響下,個個踏實本分、尊老愛幼。老人管教子孫時卻十分嚴格,“做人要正直,要懂得吃苦。”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
閑暇時,她最愛聽雷歌看雷劇,每逢正月村里有表演,她都搬著小板凳,早早去占位置,沉浸在熟悉的鄉音與旋律中。豁達樂觀的心態,讓她歷經百年風雨,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暮色中的白銀樹下,楊少梅正給重孫女梳頭,空氣中彌漫著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