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赤坎老街游人如織。獨具歷史韻味的老街展現文旅融合的生機活力。(4月6日《湛江日報》)
清明時節,向來是人們追思緬懷、踏青出游的好時機。今年清明假期,文旅市場迎來了蓬勃發展的熱潮,各大景區、古鎮、老街人潮涌動,呈現出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以赤坎老街為例,身著傳統服飾的游客穿梭其中,成為一道流動的風景;主題布景前,孩童們排著隊留影,記錄下歡樂的瞬間;百年古井旁,市民體驗傳統打水方式,引得眾人圍觀。這獨具歷史韻味的老街,正是這個清明假期,湛江文化傳承與消費熱潮共舞的生動縮影。
清明假期文旅熱的背后,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清明回鄉祭祖帶來了一波“流量”,三天的清明假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放松身心、親近自然、感受文化的契機。其二,一些地方和景點積極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不斷創新旅游產品和服務,打造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文旅項目,滿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其三,社交媒體的傳播效應,也為文旅熱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小紅書“種草”、抖音出“攻略”,游客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和照片,吸引了更多人到網紅景點打卡。
縱觀清明假期湛江文旅新變化,傳統節俗的創新表達非常值得關注。近日社交媒體上,經常能刷到游客穿著漢服到老街打卡的畫面。穿漢服打卡老街古鎮博物館、古禮祭掃成為年輕游客的“春日限定”,傳統節日風俗的儀式感激活現代文旅消費。某旅行App數據顯示,2025年清明假期,踏青、采茶、春日游園等清明節相關的傳統文化節俗體驗搜索熱度同比激增75%。有的地方更是借勢推出民俗場景,游客穿漢服行古禮、執素箋寫追思,以具象化儀式重構對清明的文化認同,傳統節俗的創意表達與情感價值正轉化為文旅融合新范式。
而這,恰恰是一種全新的文化傳承。清明假期文旅熱的興起,反映了人們對清明節的文化內涵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傳承和弘揚豐富多彩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年一清明,一歲一追思。清明節不僅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更是一個承載著優秀傳統文化和精神內涵的重要時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清明節的文化意義,正是“新中式出游”興起的契機。
對此,各景區景點也應將節俗文化與消費熱點結合起來,如老街古鎮等氛圍感強的打卡點,更是要增加“沉浸式演藝”“實景劇本殺”等元素,讓游客“一鍵穿越”體驗旅游目的地就是“片場”。當然,首先是要把節俗文旅重視起來,不要簡簡單單地認為只是三天假期,更應作為社交媒體上打響知名度的新“爆點”去經營。全年不同主題都能“出圈”,才能持續提升文旅熱度。
清明假期文旅熱是一次消費活力與文化傳承的雙贏。它既滿足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更為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搭建了平臺。期待未來在湛江能看到更多具有特色氛圍感的節俗游新場景、新業態、新消費。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