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引領方向,文化凝聚力量。回望2024年,湛江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守正創新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各項工作,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為推動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湛江實踐新篇章提供了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條件。
徐徐展開這幅畫卷,從深化理論武裝到壯大主流輿論,從弘揚時代文明新風到文化事業產業繁榮發展,處處亮點紛呈、生機勃發——
“百姓宣講”活動走進遂溪縣克須村。 記者歐陽澤 攝
1 高擎思想旗幟 深耕理論沃土
思想光輝照亮前行之路。
湛江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在走深走實走心上持續用力,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深入人心。
一年來,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了10次專題學習。2024年4月22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到鶴地水庫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現場集體學習研討,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紀學習教育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省委常委會在湛江調研時的工作要求和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重溫和弘揚建庫開河的精神,以上率下帶動全市黨員干部把黨紀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推動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理論學習不僅要“學進去”,更要“用起來”。這一年,“湛江大講壇——領導干部論壇”為領導干部搭建起與專家學者“面對面”交流的平臺。一年五期論壇,圍繞新質生產力、低空經濟、總體國家安全觀等主題,領導干部在學習中深化認識,在實踐中提升能力。
湛江日報理論版緊扣本地實際刊發了一系列稿件,聚焦發展新質生產力、城鄉融合發展、點燃“藍色引擎”、推進“百千萬工程”等,全方位、多角度宣傳闡釋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科學理論如何“飛入尋常百姓家”?既要在學理化闡釋上深耕,又要在大眾化宣講上著力。
在霞山區解放街道,一支由黨工委委員組成的宣講隊走進社區準時“開講”。他們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宣講計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讀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和精神實質,同時積極回應居民關切,為居民答疑解惑。
“這樣的宣講活動,讓我們感受到了黨的關懷和社區的溫暖,也增強了我們參與社區治理的信心和動力。”一位社區居民表示。
這是湛江“我是委員,我來講”微宣講活動一角。去年以來,我市開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基層宣講送課活動40多場,在全市鄉鎮(街道)層面廣泛發動“我是委員,我來講”微宣講活動,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傳達到廣大居民,激發社區治理新活力,推動社區和諧發展。
徐聞港的候船廳,快板打出了“新氣象”;霞山區南柳村的榕樹下,歌聲唱響了“新時代”。工廠、社區、田間地頭等地紛紛開設起“別樣課堂”,打快板、唱雷劇、唱粵曲等“文藝+宣講”的形式,將黨的創新理論融入一個個鮮活生動、貼近生活的故事中。
145個宣講團、314支宣講隊伍、3168場宣講活動——“接地氣、冒熱氣”的大眾話語架起了科學理論通向群眾的橋梁,黨的創新理論走進了機關、企事業單位、城鄉社區、校園、網站等,把透徹的理論講透徹,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
這一年,湛江的思想理論工作結出可喜成果:市委宣傳部獲省級演講比賽、宣講比賽“優秀組織獎”,麻章區“紅樹林大講堂”入選省宣講工作優秀案例;3個理論研究案例入選省級優秀案例,《湛江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管理辦法》修訂完善,全年共計立項220項課題規劃……
從學習到宣講,從研究到實踐,湛江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一系列新舉措、新成效,進一步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在湛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2 “多聲部”奏響主旋律 “立體式”講好湛江故事
奮進新時代,必須有昂揚的主旋律引領。
一年來,湛江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緊緊圍繞中心工作,精心組織開展一系列主題宣傳活動,堅定講好故事,鞏固壯大湛江振興發展的主流輿論,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吸引了更多目光,營造出正能量強勁、好聲音充沛的良好輿論氛圍。
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宣傳,濃墨重彩做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湛江一周年系列報道,講好湛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動故事……一場場緊扣時代脈搏的主題宣傳,一次次精心策劃的新聞報道,一篇篇廣泛傳播的媒體佳作,讓黨的聲音傳遍雷州半島,奏響湛江發展奮進的主旋律。
一年來,湛江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圍繞中心大局,以亮點頻現的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助力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春季抓謀劃、夏季掀熱潮、秋季強攻堅、冬季驗成效。在貫穿全年的湛江市“錨定百千萬 四季看變化”媒體群眾調研行活動中,新聞媒體一次次走進田間地頭、深入工廠鄉村,現場觀察調研各縣(市、區)標志性點位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亮點,以鏡頭和筆觸真實反映了湛江以點位變化帶動區域發展、以一域出新帶動全域出彩的生動實踐。
“如今之湛江,不斷蝶變向新,匯聚澎湃動能,期待著您的選擇……”去年,為服務好廣東省工商聯(總商會)十三屆三次執委會議暨民企助力“百千萬工程”湛江招商推介會、廣東省屬國企助力湛江高質量發展投資推介會、“2024石油化工跨國企業走進湛江”交流對話會三場大型招商推介交流會,我市推出《選擇湛江》《家鄉湛江》等專題宣傳片,開展“我愛鮮美湛江——E同點‘湛’”網絡推薦官征集活動,以創新開闊的視野和話語體系,線上線下同頻共振,內宣外宣精準發力,對外講好湛江故事,傳播好湛江聲音。
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營造多元互動、百花齊放的人文交流局面,是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職責使命。
2024年夏天,在巴黎奧運會的璀璨舞臺上,湛江籍運動員全紅嬋再次上演“水花消失術”,成為中國奧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金王”,也讓“中國跳水之鄉”——湛江又一次走到聚光燈之下。“全紅嬋奪冠”“家鄉父老鄉親為全紅嬋加油助威”等媒體報道和視頻圖文迅速“走紅”,累計傳播量超50億人次,有力提升湛江在全球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
精心策劃“生物多樣性”“白海豚之約”“外籍友人探訪鮮美湛江”系列活動,湛江官方海外社交賬號開設《鏡頭里的湛江》欄目,多渠道、立體式擦亮“中華白海豚生態奇觀”IP……通過一系列扎實的舉措,我市構建起更多元、更有效的國際傳播體系。
雷劇《梁紅玉掛帥》參加“灣區有戲”新年戲劇盛會。通訊員薛才煥 攝
3 文旅市場“熱辣滾燙” “精神食糧”豐盈豐沛
“請到湛江過大年!來我的家鄉,能讓你實現海鮮自由……”今年1月,“廣東文旅星推官”全紅嬋為家鄉湛江“打Call”,又一次讓湛江“出圈”。
湛江,這個曾經“隱秘的角落”,在大力度的建設和全方位的宣傳下,已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搜常客”,文旅市場“熱辣滾燙”。
中央主流媒體平臺持續報道湛江過年民俗活動、海鮮美食;廣州塔為“鮮美湛江”亮燈;電話一響,“請到湛江過大年”的新春視頻彩鈴紅紅火火……
蛇年春節,湛江“好戲連臺”,共組織開展了“請到湛江過大年”2025年春節主題系列文化旅游體育活動1000多場次;春節假期共接待游客近400萬人次,旅游收入37.2億元,同比增長33.3%。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湛江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定文化之美,積極搶抓文旅發展“新風口”,著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推動湛江“文旅矩陣”全面提檔升級,精心打造近悅遠來、流連忘返的“鮮美湛江”亮麗名片。
徐聞縣角尾鄉燈樓角紅色遺址及周邊環境煥然一新,打造“世界愛情角”文旅名片,助力“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赤坎老街千盞花燈點亮夜色,金沙灣觀海長廊無人機秀點亮夜空,以“赤坎老街—金沙灣—調順島”為核心的文旅商圈加速成形,點燃文旅“沸點”;廉江市安鋪鎮騎樓街人頭攢動,“鵝街”燈光璀璨,河唇魚頭湯街鮮味飄香,“廉江有戲”大樓獻上一場場文化盛宴;雷州打出三元塔亮燈、曲街游園會等“組合拳”提升“活力雷州”“千年古城”IP形象……
一批批“網紅打卡點”層出不窮,一匹匹文旅“黑馬”頻頻“逆襲”。湛江加強“資源整合”與“場景營造”,為文化旅游裝上“流量引擎”,把“文化密碼”編譯成大眾追捧的“爆款IP”,文旅新業態、新場景蓬勃發展,“詩和遠方”鋪展動人新畫卷。
走進去年建成的湛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在“海天龍舞”“獅影留蹤”“點湛非遺”等主題數字展館中開啟互動體驗,在“遏云繞梁”“鸞回鳳翥”“刻畫傳神”等實物展館中喚醒沉睡的歷史記憶,一個個文化瑰寶穿越時空使非遺“潮起來”,也讓湛江持續“圈粉”。
2024年,湛江市成功創建6家國家3A級、1家4A級旅游景區。“菠蘿的海”入選全國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先后舉辦中國大陸四極旅游城市聯盟發展大會暨湛江暖冬旅游季系列活動、“紅樹林之城”湛江半程馬拉松、《軍港之夜》艦艇燈光秀、“鮮美湛江”海鮮美食放送季暨湛江開漁活動等大型主題活動,文旅產業成為湛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城市形象傳播,既要流量密碼,更要精神密碼。文藝最能代表一個城市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我市組織文藝工作者立足湛江深厚文化根脈,深入挖掘重大現實生活題材,積極開展文藝創作生產,打造推出了一批具有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精品力作。
原創音樂劇《紅樹林深處的燈塔》不僅在廣州、深圳公演,還實現演藝完全本土化,去年“五一”假期連續演出5場,成為文旅市場“引客入湛”的有力舉措。
遂溪醒獅、北坡游魚亮相第二屆中國非遺保護年會,獅舞《嶺南雄獅飛躍刀山過火海》入選第十七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公示名單。
3部雷劇作品入選文旅部“優秀傳統戲曲折子戲復排計劃名錄”。戲劇作品《臺灣知縣陳瑸》、書法作品《靖賢堂古玉璽印選》、民間文藝作品舞蹈《雷鼓》獲得第十一屆廣東魯迅文學藝術獎,創造了我市群眾文藝歷年的最好成績。
一個個扎根本土的文藝作品百花齊放,助推文藝“星火”點亮“滋味”生活。
湛江文化中心試燈,點亮湛江灣璀璨夜色。記者張鋒鋒 攝
4 文明潤心鑄魂 凝聚發展強大合力
蜿蜒流淌的雷州青年運河,隱藏著“白手改山河”的基因密碼。當年,30萬建設大軍建庫開河澆灌稻田;如今,建庫開河的精神依然澆灌著人們的心田——
我市組織雷州青年運河建設者集體申報全國時代楷模,將雷州青年運河紅色教育基地打造成全市黨紀學習教育陣地,黨紀學習教育期間,開展各種教育活動超9萬人次。
這是湛江以文明潤心“鑄魂”、凝聚發展強大合力的一個縮影。
一年來,我市堅定涵養底蘊,厚植城市氣質內涵,匯聚文明湛江向上向善的精神動力,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綜合競爭力。
在146個省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中心(所、站)里,各類文明實踐活動精彩上演。重點行業延伸拓展文明實踐基地、服務點和驛站,216個文明單位和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與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結對共建工作不斷深化,文明實踐網絡在基層不斷延伸拓展鞏固,持續打造出“平安夜訪+健康”等一系列文明實踐新品牌。
湛江軍事文化博覽園、寸金橋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等國防教育場所,成了市民身邊的“強軍課堂”,國防文化氛圍濃郁。豐富多彩的“全民國防教育月”“艦艇開放日”等活動,持續激發群眾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我市現有全國中小學國防教育示范學校17所,位列全省第二。去年,央視軍事頻道、光明日報等30多家軍地主流媒體聚焦我市聯合駐軍開展國防教育、教育擁軍工作情況,湛江“全國雙擁模范城”的城市名片持續擦亮。
徒手爬上10米高樓用頭托舉懸空小孩的“托舉哥”黃志春、義無反顧勇救4名落水村民的“00后”戰士柯東賢先后榮登“中國好人榜”,湛江市王偉祥、葉小玲等8人被評為2024年“廣東好人”……多年來,我市不斷涌現“身邊好人”榜樣,持續擦亮“德美湛江”品牌,歷年獲得“廣東好人”以上稱號的共有110人,匯聚起文明湛江向上向善的精神動力。
城市里越發美觀的背街小巷,鄉村里越發干凈的“美麗庭院”,不斷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溫暖人心的志愿服務活動……今日之湛江,處處展現出文明的溫度,處處凝聚著文明的力量,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成色更足。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興業,湛江致力推進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為豐富的“精神食糧”。
廣東首個紅樹林——湛江市紅樹林文化中心正式揭牌啟用,湛江文化中心三館主體結構和鋼結構施工全部完成……在湛江,一個個文化新地標相繼拔地而起,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越織越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充實。
“走,看電影去!”在坡頭區坡頭鎮鄭屋嶺村大榕樹下,一塊幕布、一臺放映機、一對音響,一部部優秀國防軍事題材電影就送到了村民家門口。近年來,我市實施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程,每年放映農村公益電影19000多場,豐富鄉村群眾的文化生活,進一步引領農村新風尚。
文化惠民活動日日新,“2024南國書香節湛江分會場暨湛江書展”、第十五屆湛江讀書月活動、市文聯“文藝下基層 新春送溫暖”等展演活動和“戲曲進老街”“非遺進校園”等志愿服務品牌活動豐富多彩,滿足廣大市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
奮進新征程,湛江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圍繞中心大局、聚焦主題主線,更好地擔負新時代的文化使命,守正創新、開拓進取,為湛江振興之夢接續奮斗,為湛江榮譽之路努力拼搏,共同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湛江新篇章。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