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改造后的菉塘村風景煥然一新。
在城市發展的進程中,城中村作為一種特殊的存在,承載著城市的記憶與發展脈絡。2024年以來,霞山區新園街道菉塘村以“百千萬工程”為契機,聚焦城中村發展中出現的痛點和難點問題,實現了從“城中村”到“城中景”的華麗蝶變,為城市風貌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書寫了生動的篇章。
規劃先行,提升城中村風貌
城中村,是城市快速發展過程中遺留的特殊區域。菉塘村,因其環繞鼎盛廣場商圈,地理位置尤為關鍵。城中村風貌提升,不僅是“百千萬工程”的重要內容,更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質的必然要求。盡管城中村改造任務艱巨繁重,面臨著建筑密度大、人口眾多、基礎設施落后等諸多難題,但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它既是解決城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環節,也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為此,新園街道堅持規劃先行,以提升城中村整體風貌和人居環境質量為目標,深入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土地空間中拓寬人民群眾的生活空間,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將菉塘村從傳統的“城中村”轉變為富有特色的“城中景”。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街道選定了上坡塘村和菉塘北二路路段沿線作為改造重點,統籌推進城中村結構優化、功能完善和紅色文化品質提升,在破解城中村更新改造、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文旅商業等難題上進行了大膽探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精雕細琢,美化村居環境
菉塘村位于鼎盛商圈核心,且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價值,不適宜大拆大建。因此,其更新改造必須精準細致,保留“樓上晾衣掛肉,樓下早咖晚酒”這種獨特的煙火氣與商業形態,在雜亂中彰顯生命力,在新舊交錯中展現城市魅力。
2024年以來,新園街道堅定不移地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力推進上坡塘村的巷道拆違和“三線整治”行動。拆除占道圍欄和亂搭建的鐵皮屋檐,清理巷道雜物,打通了16處約600平方米的巷道,讓村莊的交通更加順暢,環境更加整潔。
截至目前,上坡塘村已布放12500米光纜和12000米鋼絞線,在45棟樓房安裝了線箱。下一步將開展桿線下地整治,進一步提升村內整體風貌,消除安全隱患,讓居民生活更加安全、舒適。而在菉塘北二路,道路完成了“白改黑”工程,道路兩旁的舊墻體也搖身一變,成為一幅幅精美的手繪文化墻。這些文化墻營造出濃厚的藝術人文氛圍,成為城市文明的生動展示窗口,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
多方協力,打造優質公共空間
在緊湊的城中村空間中,創造優質、充足的公共空間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關鍵。公園作為村民主要的運動和娛樂場所,是全年齡段文體活動的核心區域。新園街道整合盤活村中閑置地塊,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在上坡塘村,籌集社會資金15萬元用于上坡塘公園升級改造,15萬元用于上坡塘籃球場翻新重建,3.8萬元用于新建文化宣傳長廊。在菉塘北二路,多方籌資對菉塘村文化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如今,兩個公園煥然一新,成為居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也為霞山增添了綠色打卡地,成為展示城市形象的“綠色會客廳”。
交通設施的完善也是提升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方面。新園街道計劃在2025年新建8000平方米四層一體化智能停車場,推動綠村苑公園升級改造項目。這些不斷升級的民生設施,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生活的便利和舒適,大幅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贏得大家的點贊。
挖掘紅色文化,激發經濟活力
新園街道深入挖掘菉塘村的紅色文化資源,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紅色文旅勝地。由菉塘村委出資提升改造“紅色交通站”,規劃菉塘北二路紅色文旅路線,以“紅色交通站”為核心,打造紅色文化主題打卡點。通過紅色文化與城中村更新的有機結合,吸引了眾多年輕人前來創業、研學和開展團建活動。他們不僅成為村中現代化治理的見證者,更是積極參與者,為這個歷史悠久的革命村莊注入了青春活力,助力城中村“社交破圈”,吸引更多人前來探尋和感受它的獨特魅力。
如今的菉塘村,已經成為小眾社群的聚集地,各類特色活動豐富多彩,滿足了本地和外地游客的多樣化文化需求,極大地推動了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村民們也切實感受到,村莊的環境越來越美,商業氛圍越來越濃,業態越來越多元化,生活越來越有奔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