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著新春的鼓點,位于湛江的千億級臨港綠色工業基地生機勃勃,一條條科技生產線高速運轉,一車車滿載中國制造的產品運往碼頭,一艘艘國際巨輪載著春天的希望駛向世界各地。
乙巳蛇年春節后上班第一天,廣東“新春第一會”——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成為高質量發展關鍵詞,作為守護南粵國門75年的湛江邊檢站護穩定、促發展、抓機遇、保通關,通過打造便捷通關環境為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邊檢動能”。
優化口岸通關服務 迎來新春“開門紅”
1月27日,巴拿馬籍半潛船舶“創新之路”輪靠泊湛江龍騰錨地。為節約船方時間成本,湛江邊檢站實施窗口驗放前移、手續前置,執勤民警乘坐駁船共耗時約5小時,高效完成了2025年首次錨地船舶通關手續辦理。2月2日晚,滿載40萬噸鐵礦石的中國香港籍“明青”輪夜泊湛江港。該站制定“一船一策”通關保障方案,實現船舶到港“零等待”作業。2月6日,載運3萬噸鋼材的利比里亞籍“馬格頑強”輪在東海島完成裝載任務,在該站的高效保障下乘潮快速離泊出境……
作為首個躋身大灣區組合港“朋友圈”的灣區外港口,湛江港已與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通航。面對日益增長的通關需求,湛江邊檢站積極探索港口發展新路徑,不斷優化口岸通關服務舉措,用作業流程的“減法”換取通關效率的“加法”:7×24小時隨到隨檢、“一船一策”定制化通關保障、通關手續“無紙化”申報、入境船舶“即靠即作業”、錨地“驗放前移”、大宗船舶“霧散啟航”、船員救助緊急通道……一大批“優檢快辦”勤務舉措簡化行政審批流程,港口船舶通航效率越來越高,為船方節省了大量手續辦理時間,節約了企業運營成本,口岸通關效率進一步提升。
據統計,今年除夕至正月初七,累計通關船舶40余艘次,出入境人員近千人次,便捷的通關環境讓湛江更具國際競爭力,企業生產進出口迎來“開門紅”。
立體管控筑牢口岸“防火墻”
通關要效率,安全在首位。安全穩定的口岸環境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壓艙石”。近年來,湛江邊檢站積極聯動協調各聯檢單位,逐步形成全天候、全時段聯合管控新模式,海域聯巡、船舶聯檢、口岸聯查,從“各自為戰”轉變為協同作戰、聯防聯檢的口岸“平安圈”。
口岸“大進大出”“快進快出”成為新常態,這為安全管控帶來了新挑戰。對此,該站聚焦“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完善“執勤隊+涉海數研室+涉海數研中心”三級全量風險預警評估機制,并不斷轉變思維,從人防、技防,到空海協同、水下蛙人、機器人查緝,立體化管控讓口岸安全更加有保障。
該站以“科技引擎”提升新質戰斗力,依托數字化智慧監管平臺,配合使用無人機、智能梯口管理系統、水下探測機器人等智能設備,構建了“海-陸-空”立體化監管體系,“空地結合、人機結合、立體交叉”的勤務模式帶來滿滿安全感。
面對點多、線長、面廣的港口實際,該站深入推行港口“警、企、民”深度融合的“片區管控”綜合治理模式。通過區分不同層級的管控區域,實現邊檢民警100%區域覆蓋、3-5分鐘快速響應,在口岸重點區域、在港船舶監管和夜間突擊檢查等方面加大實施頻率,聯合口岸聯檢、港區派出所、碼頭企業等單位開展港區大清查,全面形成港區協作共管新態勢。
堅守初心打造國門“心名片”
“這是我們的警民聯系卡,上面有民警的聯系方式,大家有什么線索或困難都可以聯系我們的片區民警。”連日來,湛江邊檢站在霞山、調順、寶滿、東海島、雷州等碼頭一線,向船舶代理、口岸企業、碼頭工人等群體發放警民聯系卡,有事找移民管理警察成為港區新共識。
春節期間,湛江港碼頭發生一起矛盾糾紛,碼頭作業工人因存在視線盲區和作業流程不完全規范,損壞了船舶部件,雙方就賠償金額方面產生爭議。得知消息后,湛江邊檢站民警趕赴現場,認真核實具體作業情況和船舶受損情況,并對雙方進行耐心調解,最終碼頭作業公司和船方達成一致,船舶按原計劃順利通行。
在將心比心、化解矛盾的同時,湛江邊檢站還包干劃片、深入調研,主動聯系港區公司、船舶代理等轄區企業,面向企業員工、船員及碼頭工作人員等征集困難訴求和意見建議,圍繞推進港區發展、安全作業、糾紛排查、風險防控等重點工作,及時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群眾生活中的小矛盾、小糾紛,船員的突發傷病、船舶的錨地受困……只有關注轄區發生的一點一滴,在源頭化解風險矛盾,在末端落實見效,才能把工作真正做到企業和群眾的心坎上。”該站邊防檢查處謝立洋副處長表示。
依海而生,向海而興。繼2025年廣東省兩會之后,湛江召開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湛江發展目標。展望南海之畔“藍色引擎”,湛江邊檢站將充分發揮邊檢職能作用,錨定“四個抓”主攻方向,聚焦“六個湛江”目標任務,為持續開創湛江現代化建設新局面貢獻邊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