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盛歲新,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的千億級臨港綠色工業基地——湛江東海島一片勃勃生機,處處熱火朝天,碼頭龍門吊正在忙著“抓娃娃”,滿載貨物的重卡車穿梭進出,運轉不停的傳送帶將原料源源不斷傳送到生產車間……重大臨港產業正鉚足干勁奮戰新春“開門紅”。
產業蓬勃發展,口岸進出兩旺,湛江海關關員們的工作也愈加忙碌,他們著力為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等重大臨港產業項目創造更高效、便捷、優質的通關環境,助力湛江外貿高質量發展。
海關關員運用“大宗資源性商品智能查驗監管系統”監管進口鐵礦石。
每批鐵礦石平均通關時長節省近15個小時
企業降本增效獲得感持續提升
近日,裝載著25.54萬噸進口鐵礦石的“合通”號貨輪在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主原料碼頭,通過“進口鐵礦石智能查驗監管模式”進行卸貨作業。
“以前為保障人員安全,查驗過程中需要暫停卸貨作業。現在通過‘進口鐵礦石智能查驗監管模式’,鐵礦卸貨能夠晝夜不間斷作業,效率高了,綜合物流成本也降下來了。”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丘登云說。
鐵礦石是鋼鐵工業的“糧食”,其穩定進口對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至關重要。“進口鐵礦石智慧監管新模式”是湛江海關以承辦的海關總署“智慧商檢——大宗資源性商品監管(鐵礦石)”業務場景項目為契機創新構建的檢驗檢疫新模式,對卸貨傳送帶上的鐵礦石開展7×24小時的順勢連續監管,實現智能固廢排查、外來夾雜物自動識別與分類、全過程放射性監測、智能物流監管等4項查驗監管功能。
據統計,2024年,該關運用該模式完成193批、2028萬噸進口鐵礦石的查驗監管作業,每批鐵礦石平均通關時長較以往節省近15個小時,共為企業節省成本約2000萬元。
“即到即檢”“隨到隨檢”保障設備順利進口
激發企業外貿發展“新活力”
日前,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進口的自動化程序控制柜由于設備緊密性和項目緊急性的特點,無法將設備運輸回湛江進行目的地查驗,湛江海關所屬東海島海關針對企業訴求,積極與設備調試所在地海關溝通并移交指令,保障該批設備高效驗放。
“我們的設備精密程度高、貨值高、重量大、卸船運輸方案復雜,在海關的協同查驗模式下,不僅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大大減少,還不需要擔心外包裝箱被破拆會影響設備精密性及裝卸安全性了!”為巴斯夫提供報關運輸服務的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梁經理說。
湛江海關針對巴斯夫設備特點與市場監管部門、特種設備檢測機構等加強溝通,聯合召開特種設備緊急通關協調會解決特種設備進口通關堵點。該關強化口岸屬地協同監管,針對巴斯夫大型設備不適宜在口岸開拆檢查的特點,允許貨物先提離口岸,在滿足監管要求的前提下直接運抵目的地實施查驗,做到“即到即檢”“隨到隨檢”,保障大型超限超重進口設備順利安裝、調試、使用。
據悉,2024年,該關監管巴斯夫項目進口設備的票數和貨值均有大幅增長。
海關關員監管出口航空煤油。
從申報到貨物放行僅半小時
貨物進出口跑出加速度
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生產的航空煤油,近日經湛江海關所屬東海島海關采取“批次檢驗”監管模式驗放,從申報到貨物放行僅耗時30分鐘。
“海關實施‘批次檢驗’模式改革,我們每批貨物的通關時長較以往減少3-5天,倉儲、物流和船期安排更加靈活便利,有效緩解了我們倉儲、物流、資金等方面的壓力。”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經理李觀福說。
據了解,湛江海關試點實施出口危險化學品及危險貨物包裝“批次檢驗”改革,在企業首次申報出口危險化學品時實施現場檢驗,首批產品檢驗合格后,在“批次檢驗”周期內,海關對企業申報的同一批次產品,采取審核單證的方式實施驗證,不再實施現場檢驗。2024年,該關以“批次檢驗”模式驗放中科(廣東)煉化有限公司出口危險品16批、23萬噸,實現貨物即報、即審、即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