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雷州市英利鎮部分菠蘿已進入成熟季節,雖然還是新春佳節,但在英利鎮菠蘿種植基地,卻是一派忙繁景象,當地農民一邊歡度春節,一邊在果園里忙著采摘菠蘿,并現場分揀、打包、裝車,運往北京銷售。(據1月4日《湛江晚報》)
盡管人們還在歡度蛇年春節,但英利菠蘿節日銷售“不打烊”,搭上“節日快車”遠銷北京,致富果帶來了新年開門紅。而令人欣喜的是,在我市廣袤的鄉村,像雷州市英利鎮一樣,“小水果”賦能“大發展”已成日常風景。
湛江位于南海之濱、北部灣畔,具有獨特的熱帶北緣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光熱資源豐富,降水充沛,這種氣候條件賦予了湛江水果與生俱來的發展優勢,“八大水果”蜚聲海內外,是聞名的“菠蘿之鄉”“香蕉之鄉”“芒果之鄉”“紅橙之鄉”。當前要做的,就是要繼續立足人有我優,做足“優果”文章。重在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出具有本土特色,科技含量高、品質優良的新品種。堅持抓技術、提品質、樹品牌,推動水果產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是“小水果”賦能“大發展”的“必答題”。既要突出規模化。改變一家一戶規模小、效率低,成本高的生產模式,建好水果生產基地,實施精細化管理,抵御抗風險能力;又要做實標準化。通過標準化種植控制生產成本;還要實現產業化。緊盯果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三大環節,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策為依托,持續優化產業布局,推動湛江果全產業鏈提檔升級。
酒香也怕巷子深。讓湛江好果“賣全球”,必須要吸引物流、賣場企業和消費者等多方的“雙向奔赴”。為此,要以農村電商“最初一公里”物流服務為核心業務,和電商團隊緊密合作,探索出“線上銷售+鄉村驛站+攬收車隊”的新模式,并依托“農博會”等“陣地”,大力推銷湛江好果,多措并舉,讓更多湛江水果擺上千家萬戶“果盤子”。
“小水果”賦能“大發展”。沿著這條路堅定走下去,“湛果”承載自然滋潤的香甜,必將在港城大地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