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雷州半島的西邊,所以總愛去西海岸線耍,從單車年代到摩托車年代,再到轎車時代,一年總要去那么個三兩次,尤其是江洪鎮。省道375公路的盡頭便是漁港,小鎮開往市區的公共巴士,總要先在碼頭的車站浸透一身大海的味道再出發。一條寬闊的水泥大道沿著海邊從南到北貫穿整個小鎮,既是主要干道,還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碼頭,方便出海或者過港對岸的仙群島游玩。這樣的布局,無論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還是自駕游,都是非常便利的。
這不,趁著二姐從省城回來,我們又驅車去了一趟。
車子經過鎮子邊上的笑口灘的停車場,卻發現早已經停滿了各地來的房車,驟然想起來,這里已被打造成房車營地。有湘、黑、吉、遼字開頭的車牌,但最多的,竟然是以貴字開頭的。也許是貴州是中國唯一沒有平原的省份,山多,所以那里的人們更加向往海洋的遼闊吧。
房車的門正開著,一個人剛從附近的村子打完水回來,男女老少正在車旁邊的木麻黃樹下支起爐子,圍在一起坐著聊天。燒烤爐上的各種各樣美食,正嗞嗞作響,大概率是從幾分鐘車程遠的菜市場補給的,壺里的紅棗和姜片正在水里上下翻滾,味道不斷地釋放,融合,誘人的香氣正汩汩冒出……一百米遠處,便是海水所及之處,此時潮水已退,僅留下潔白細軟的沙灘,不久前,還開了一個音樂節。這片沙灘僅有幾個小時的有效期,過后,將再次被潮水淹沒。
他們有些人是旅游博主,用鏡頭記錄自己的旅途見聞,并分享給天南地北的網友。對他們而言,這不僅僅是一段旅程,還是一種可以生活的工作。開著房車奔赴遠方,吃著溫暖的美食,看著遼闊的大海,再愜意不過了。這個養在深閨無人識的漁港小鎮,其迷人的景色,淳樸的民風,也因此一點點地被外界所知。
一輛東北牌的車旁邊,地面上擺著一個白色的泡沫箱,顯然是剛從車上搬下來補光的。里面長著幾棵大蔥,挺直水嫩,已長到50厘米左右,沒有破損,可見主人平日細心照料。這可不就是移動的菜園子嗎!看著斑駁的箱子,也不知道它跟隨著它的主人,行過了多少里路,看過多少風格各異的風景,見識過多少形形色色的人,聽過多少曲折離奇的故事。作為蔬菜,它可比長在園子里的同類有見識多了!也許,它的主人種著它并不只是為了吃,而是行在他鄉,對家鄉的一種牽掛。
半島東、西、南的海岸線各有千秋,不過,東海岸線的人看日出,西海岸線的人看日落。但論起來,看日落的人總歸多一點,人們不一定早起,但在太陽墜落海平線之前,總是能看一眼的。半島人的生活,從日落后才算開始,收工后,約上幾名老友,在路邊的攤位跟老板打聲招呼,隨意找個位置坐下,熟練地取來茶壺碗筷,熟絡得像回到自家一樣。生猛的海鮮,新鮮的肉和蔬菜粥粉,或炭烤,或清蒸,根據客人的需要,將那些新鮮的食材化作一道道深夜美食。美食下肚,一日的疲勞也隨之葬入腹中。
江洪整個鎮子正朝西面向北部灣,大多數地點都適合觀看落日,仙群島西面、道路盡頭的加油站邊、房車營地乃至江洪肚村的沙灘,觀景尤佳。不過,今天降溫,恰逢陰天,顯然是看不了日落了,只是為了滿足小朋友海邊玩沙子的愿望。
不知為何,小朋友對沙子毫無抵抗力。在這里有數十公里的優質沙灘,相對于別處的沙子,這里的沙子開挖有驚喜,總是在不經意見挖到各種海貨,有花甲、白貝,運氣好時還能挖到沙蟹和皮皮蝦。這真是海鮮盲盒呀!西海岸線新一代的孩子,對大海的熱愛,就是這么從小開始培養起的。
沒有了車位,我們只好把車停在旁邊的空地上,拿上挖沙子的鏟子,帶著小朋友往前面江洪肚村的沙灘。一下車,便感受到了西北風的威力。今天的江洪海,陰沉沉的,比起夏天的熱情來,顯得冷酷無情。風胡亂地攪著我們的頭發,拼命地找著空隙往我們的衣服里鉆,饒是厚厚的外套,也抵擋不住烈風的“暴行”。平日見到沙子就挪不動腿的小朋友,也不禁直往大人懷里鉆。
我們碰到幾個營地上的人,他們結伴縮著身子前行的樣子,真像我們春節時走年。走年,是我們春節的儀式之一,走出去,迎接春天的到來,看看春天來臨時的景象,那些花、那些草,和冬天時有什么不一樣。他們在這里,是看看這里的景色和家鄉的有什么不一樣。他們想走近一點看浪花,卻被一座沙丘擋住了去路。只見他們倒退幾步,提步著往上沖刺。松軟的沙子像是惡作劇一般,狡猾地卸了他們腳步的力道。有的人踉蹌著,失敗了,但笑聲很快緩解了窘迫,有的人平衡能力比較好,調整姿勢,立刻順著慣性踏上了沙丘。已經登頂的人,俯下身子,伸出手,將沙丘下的人拉了上去。我們被他們的熱情感染了,跟在后面,踩著沙丘上留下的腳印,像踩著巨人的肩膀,輕易地爬上了沙丘。
到了海邊,沒有了樹木的遮擋,海風的冷酷更是有增無減,小朋友終究是放棄了玩沙子。但房車營地的人,卻依然沉浸在大海的浩瀚之中,歡呼著,朝著大海飛奔而去。這里只是他們人生旅途中短暫的一站,希望明天天晴,他們能看到西海岸線美麗的日落,讓江洪鎮成為他們難忘的一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