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年貨時間”到。不少人選擇動動手指,在網上下單。
先問一個問題:如果今天下單一件快遞,最快多久可以收到?
A 一會兒就到 B 明天早上到 C 明天下午到
答案是A。在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效的物流網絡、系統化的操作流程等加持下,一個個快遞包裹,越“跑”越快。
尤其是“雙十一”期間,很多網友表示在下單幾小時后就收到了貨物。快遞的配送速度已從“三五日達”“次日達”,進化到“當日小時達”。
不久前,我國快遞業“成績單”出爐——
2024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到174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4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13%,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穩居世界第一。


快遞越“跑”越快的背后,是科技在助力。
舉個例子,在電商平臺下單一箱荔枝,從廣東茂名到北京,大約有2000多公里的距離,次日就能收到。一件生鮮快遞的背后,有哪些科技做支撐?
首先,下單的時候,顧客可以選擇不同時效的快遞產品,匹配不同的交通工具,比如飛機、高鐵、汽車等。如果是時令鮮果,一般會選擇飛機運達。
當荔枝被送到目的地城市后,就會和其他貨物一起被送到快遞中轉場進行再次細分。
快遞科技企業算法工程師介紹:“每個快件有自己的面單,就像我們每個人的身份證一樣,上面有一維碼和二維碼。當快遞經過一個叫六面掃的設備時,就可以把碼掃描出來,這個碼里面會涵蓋快件的‘生命信息’。”
掃描后,快件就會被精準地分解到對應格口,每一個格口都代表了一個方向,可以對應不同的城市,也可以對應本地區街道的各個網點。
以上步驟的實現,需要算法工程師計算出一套最優化、最高效的分揀計劃,錄入電腦,指揮自動化分揀機工作。接下來,分揀好的快遞就會被送到離消費者最近距離的派送網點。之后,就是派送簽收了。
位于山西太原的一處中轉場,占地7.6萬平方米,可同時裝卸190輛車,通過場內應用的大型全自動分揀設備,可以實現快件自動識別、自動分揀、自動流轉,日均處理量可達約80萬票。在中國,類似的中轉場有很多,每天都在上演傳送帶上的“算法交通”。
除了智能分揀,無人車、無人機等先進設備的應用,也在不斷刷新著快遞行業的運輸速度。
近日,在山東青島一家快遞網點,一臺無人車緩緩駛入倉庫。整車載貨空間5.5立方米,載重800公斤,最多可裝600件快遞。
快遞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快遞無人車主要被用于倉庫到站點以及網點到區域倉庫的配送,“自從用上快遞無人車,我們快遞員只需要快遞分揀和上門送件等工作,無需再派人去網點取件,提升配送效率。最多時一輛快遞無人車一天能運送2000件快遞。”
不僅有無人車,還有無人機。如今,快遞行業超300架的無人機已實現配送快件近300萬件。


消費者是在拼多多平臺下單,快遞從甘肅發往重慶。
得益于電商平臺推出的偏遠地區“中轉包郵”模式,農產品上行速度一提再提,僅花牛蘋果一個品類,極兔速遞2024全年寄遞量已突破300萬單。快遞企業聯手電商平臺,讓快遞觸角向更深處延展。
從快遞觸角的延伸方向,看我國快遞業發展的新變化:其一是“向西”,其二是“進村”。
從區域結構看,中西部快遞業務量增長迅速,成規模增長新引擎。
在新疆,電商平臺和快遞企業合作,免除商家偏遠地區訂單物流中轉費。新疆鐵路在南疆地區開通了喀什直達成都的快遞運輸服務,主要運輸牛羊肉、紅棗、庫爾勒香梨等新疆特色產品。
某電商平臺負責人介紹,“2024年以來,我們減免了商家全部偏遠訂單的物流中轉費,助推電商行業西進。”
“路”的不斷延伸,也讓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新疆的哈密瓜、西藏的牦牛肉、青海的枸杞等中西部特產,通過快遞網絡,逐漸走上了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
中西部寄遞網絡通達能力持續增強,新疆、內蒙古等地區“不包郵”的問題明顯改善。2024年,中部、西部快遞業務量同比增長30%、35%。
從城鄉發展看,“快遞進村”向縱深推進。
現如今,無論是繁華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村,快遞的身影都無處不在。地圖上的小黃點是代表了遍布全國城鄉的快遞服務站點,近年來正在不斷加密和延伸。
在內蒙古通遼一處鄉村物流服務站,一件件來自全國各地的快件從郵車上卸下,快遞員蘇日古嘎熟練地將快遞包裹進行分類、分揀……這些包裹將通過密布的“快遞進村”郵政網絡,派送到村民的“家門口”。
快遞員蘇日古嘎說:“這個站點運營以后,方便多了,網購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一天現在加起來都100多件,有的時候300多件。”
當地牧民烏仁塔娜說:“以前網購的東西要到市區或者鎮上取件,不僅耽誤時間,還要額外花費乘車錢。特別是我們牧區保羔接羔的時候,根本沒時間取快遞,特別不方便。現在好了,直接在家門口就能取件,實在太方便了。”
數據顯示,從“快遞下鄉”到“快遞進村”,全國目前已累計建成33.78萬個“一點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農村寄遞“最后一公里”服務實現有效拓展。如今,每天有超過1億件快遞包裹進出農村,城鄉經濟的“微循環”越發暢通。


從國內看,云南斗南花卉市場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最新數據顯示,每天近370萬枝年宵花從這里發往全國各地,斗南在全國鮮切花的相對市場份額超過70%。每天從斗南出發的鮮花航線基本可以覆蓋全國,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四川、上海、北京是主要流向省市。
從國際看,這些年,中國的鮮花逐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如今,來自中國云南的玫瑰,不到24小時,便可以出現在日本東京的街頭,送到日本消費者的手中。
日本最大的鮮花批發市場大田市場,每周會從中國云南省進口玫瑰2至3次。不久前,近270箱中國玫瑰運抵日本,共15000枝。其中,一部分通過線上交易提前確定了買家,另一部分將通過拍賣找到買家。
云南玫瑰在大田市場十分受歡迎,幾乎每5秒就可以完成一次競拍。這里采用電子競拍的方式,通過這些二級批發商,當天,鮮花很快會進入東京的各大花店。
一家開在東京市區的花店,2024年起開始銷售云南玫瑰。在這里,一枝云南玫瑰的售價是400日元(約合人民幣19元)。
目前,除了玫瑰,產自中國的康乃馨等鮮切花,憑著高品質和高性價比,贏得了越來越多日本消費者的喜愛。數據顯示,2024年1至9月,日本從中國進口的鮮切花數量達到2.37億枝,中國在日本的鮮切花進口來源地排名中占據首位。
從采摘裝車到跨境派件,朵朵鮮花依舊水靈。中國玫瑰跨國“旅程”,折射出快遞出海能力的大幅躍升。
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是中國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主要載運跨境電商貨物。近日,鄂州花湖國際機場開通了“鄂州?巴黎”全貨機新航線。該航線運營初期一周一班,每年可為花湖機場帶來超過3萬噸的國際貨運吞吐量增長,后期將增加至一周五班。
空中航線在加密的同時,我國還加快推進郵政快遞國際寄遞中心、境外地面網絡和海外倉建設。目前,郵政快遞行業已累計建成境外分撥中心297個、海外倉333個。
2024年,我國國際和港澳臺地區快遞業務量增速達25%,多種跨境出海方式持續推進。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侯延波表示,2025年,國家郵政局還將持續加強國際寄遞網絡建設,加強海外倉建設,多方式拓展境外“最后一公里”網絡,支持快遞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制造企業相伴“出海”,提供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
三件快遞的背后,是我國快遞產業提速,逐步“向西”“向下”“向外”延伸拓展,基本建成覆蓋全國、深入鄉村、通達全球的快遞服務網絡。“小包裹”推動大發展。不斷刷新的“快遞成績單”,展現著我國快遞業蓬勃發展勢頭,消費市場活力十足,映射著熱氣騰騰的活力中國。
2013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僅為91.9億件,如今增長近19倍。1745億件,是新起點,未來1900億件、2000億件、3000億件……還有多遠?我們一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