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之交,踏足遂溪大地,良田沃野涌動著豐收的喜悅,和美鄉村畫卷徐徐鋪展——
在附城鎮,一望無際的耕地集中連片整治項目基地金色稻浪翻滾、稻谷飄香。在建新鎮,海水稻田間收割機奏響了秋收交響曲。在楊柑鎮,一座座農民公寓在新村場拔地而起,干群合力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家園。在遂溪發展熱土上,土地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漲。
近年來,遂溪縣以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總抓手,通過以小田變大田“整地”、以拆舊促騰退“換地”、以改造鹽堿地“造地”等模式,集成推進農用地和建設用地整理,推動土地資源要素流動、空間布局優化,為縣域建設發展釋放更多發展空間。目前,遂溪縣集中連片整治耕地近10000畝、拆舊復墾騰退建設用地近6000畝、鹽堿地變耕地3000畝,惠及200多個自然村上萬名群眾。
近日,遂溪縣“整換造”盤活土地資源模式入選全省基層推進“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連片整地
“碎片地”實現“點土成金”
土地資源要素是實施“百千萬工程”的重要保障。為破解耕地碎片化難題,遂溪縣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墾造水田為抓手,對碎片化耕地實行連片整治,打造“百千萬”畝方優質田園綜合體。結合地類分析、地塊基礎等因素,推進分區分批整治模式,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見效一批”項目滾動機制。
遂溪縣率先在附城鎮耕地試點集中連片整治。該項目總建設規模2744畝,涉及豆村、牛圩村2個村委會共14個自然村,項目總投資2.3億元,新增水田指標2420畝,新增耕地指標69.78畝。
“通過對原有農田進行統一規劃,將分散的小田塊進行合并,原來的2831個小田塊被整合為182個大田塊,平均地塊面積也由0.97畝提高到13.3畝。”遂溪縣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明秋介紹,通過實施該項目,成功增加了耕地面積31畝,還加強了土壤改良和水利設施建設,形成了“集中連片、設施完善、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格局。
“以前水田一塊塊分散,不利于耕作,造成土地浪費。墾造水田改造后,水田充分利用來種植,又好管理,產量也高了。”談及耕地集中連片整治帶來的變化,附城鎮周屋村村民周香春指著豐收在望的金黃稻田說。
與此同時,推動“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標準地改造,形成灌排系統水資源高質循環、農機耕作高效發展布局,為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數字化經營管理提供支撐,提質后土地“點土成金”,每畝價格提升2倍以上。
目前,遂溪縣加快推進產業導入,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推行“稻+農”,采取“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等模式破解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及產業單一化問題。城月鎮石塘村打造“稻稻薯”示范基地,形成同一塊地“一年三熟、高產高效”的成熟模式,成為粵黑合作項目典型。附城鎮則依托現有“千畝方”,謀劃發展“稻+旅”,打造農文旅融合產業。
拆舊騰退
向閑置舊村場要新空間
遂溪縣以空村、舊村為重點,率先在全市通過拆舊復墾騰退低效建設用地,拓寬產業、建設空間,破解農村發展“無地無序無錢”難題。
拆舊復墾,如何贏得群眾支持?遂溪向群眾算好經濟賬、產業賬、生態賬,建立指標交易獲“獎金”、土地流轉收“租金”、就地務工賺“薪金”、合伙共營拿“股金”利益聯結機制,解決群眾舊宅不愿拆難題。目前,試點村從4個推廣至近200個,村集體獲復墾指標收益資金超12億元。
遂溪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首個開工子項目——楊柑鎮坭仔塘村農民公寓項目建設施工如火如荼,預計明年1月可投入使用。該項目騰退閑置、老舊農房18戶,住宅建設資金來源為拆舊復墾項目收益資金。緊隨其后,北邊塘村借鑒其“拆舊復墾+農民公寓”模式,利用1畝地建設4棟農民公寓,解決26戶群眾住房問題,節約土地近5畝。
為盤活農村閑置土地,遂溪縣探索在拆舊復墾村安排建設用地指標試點打造農民公寓項目,推進農民住宅集體“上樓”,不僅讓住房更有序、更集約,也為鄉村發展騰出了空間。
楊柑鎮黨委副書記李思聰介紹,目前該鎮拆舊復墾形成建設用地指標超2000畝、收益超10億元,有效拓寬產業和建設空間的同時,也實現村集體增收和農民獲益。
楊柑鎮松樹村委會坑尾村經濟合作社利用拆舊復墾集體資金投資3500萬元,建設集商務、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楊柑鎮坑尾酒店,發展文旅產業。這是遂溪縣首家以村集體作為投資主體建設的高級商務酒店,開創了遂溪縣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新模式。
改良“造地”
鹽堿地長出“金稻谷”
在遂溪縣卜巢村,海水稻陸續進入收割期。早些年,卜巢村前邊洋坑的鹽堿地因水源不足,一年只種一造晚稻,畝產100至150公斤,成本高、產量低,導致部分土地被撂荒。
為開發利用非傳統耕地資源,遂溪通過綜合改良,在鹽堿地“造”出耕地,取得良好成效。引入全省最大海水稻產業化企業——廣東海稻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海河潮汐區建設海水稻種植試驗基地,聯動廣東海洋大學海水稻團隊等搭建鹽堿地綜合利用創新體系開展科研攻堅,建設海水稻種質資源原生態保護圃試種海水稻超240種,集成耐鹽堿水稻栽培技術及種植模式2套,為科研成果轉換現實生產力提供支撐。
目前,廣東海稻紅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卜巢村種植約300畝海水稻,選育200多個海水稻品種,其中10多個品種在華南沿海地區進行大范圍推廣。
“我們實行聯農帶農,由公司提供免費種子、肥料,全過程技術指導,收獲后全部包收包銷,保證農民種植海水稻的銷路。”該公司總經理王世超介紹,目前海水稻畝產量從原來200多斤提升至800多斤,公司將著力豐富海水稻產品品類,推動形成更大產業效益。
目前,遂溪縣海水稻種植輻射帶動周邊約10萬畝鹽堿地種植海水稻,推動了整個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通過綜合改造鹽堿地土壤、水利等,鹽堿地變普通耕地,除水稻外,也可種植南瓜等作物,實現鹽堿地可發展“稻稻+”輪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