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市覃巴鎮那梧村的黃牛養殖場。記者 李波 攝
推動吳川首個農特產線上品牌孵化平臺搭建,養殖專家走塘邊地頭,鄉賢回鄉助力……今年來,吳川市“兩新”組織積極投入到“百千萬工程”及湛江市基層黨建提質年“1+2+6”行動中去,發揮自身資源優勢,通過黨建共建、產業帶動、就業扶持和公益幫扶等措施,助力鄉村振興,推動實現“黨旗紅、企業強、農民富、縣域興”。
強引擎鑄堡壘 聚合“新”動能
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
為理順、強化“兩新”領域黨組織的領導體系,吳川市不斷完善吳川市委“兩新”工委領導機構,構建起“市—行業主管部門—‘兩新’組織”三級組織領導機制,打造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管理體系。聯動職能部門建立起囊括242家非公企業和253個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臺賬,已成立“兩新”組織黨組織110個,選派黨建指導員95名指導黨建工作,實現黨的工作全覆蓋。與此同時,依托吳川市“百千萬”教育培訓體系以及“吳川先鋒”智慧黨建小程序積極探索深化理論教育“雙軌并進法”,組織“兩新”組織黨組織開展創建“五強”黨支部活動,打造了一批叫得響、可復制、能推廣的政治功能強、陣地根基強、支部班子強、黨員隊伍強、作用發揮強“兩新”組織黨組織。
“企業黨支部建立后,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明顯提升,很多關鍵任務有人帶頭扛、困難任務有人帶頭干了。”廣東鴻基羽絨制品有限公司負責人陳杰說,在“立體式保暖羽絨被的研發與產業化生產”技術研發過程中遇到嚴重瓶頸、陷于僵局情況下,支部黨員凌偉亮果斷站出來提出承擔破難攻堅重任,經過一個多月連續奮斗,終于取得了技術的突破。今年來,在黨支部帶領下該公司已成功申請了國家外觀設計專利2件,獲得了廣東省名優高新技術產品證書2項。
企業發展,人才是關鍵。聚焦“兩新”組織發展人才需求,吳川市建立健全非公企業人才引進和合理流動的柔性機制、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激勵機制和人才的有效保障機制等,引導“兩新”組織黨員在關鍵領域、關鍵崗位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推動產才融合,為企業發展挑“大梁”。
通過建立黨員與人才“雙向培養”機制,堅持把產業帶頭人、企業負責人培養成為黨員,把黨員培養成產業帶頭人或企業負責人,不斷增強黨組織在企業中的影響力。目前,吳川市70個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中65人為企業的產業帶頭人或企業負責人,占比達92.8%。通過嚴格把好“兩新”組織黨員入口關、考察關和監督關,重點培養生產一線技術骨干、關鍵崗位優秀分子,堅持“骨干是積極分子,黨員是骨干”的“聯動孵化”黨員培養模式。近三年來,吳川市共在非公企業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52人,現有非公企業入黨積極分子70多名,均是非公企業中關鍵領域的骨干分子,產業工人在黨員隊伍中的比例穩步提升。
助鄉村促振興 釋放“新”勢能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只有產業興旺了,農民才能有好的就業、高的收入,農村才有生機和活力,鄉村振興才有強大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吳川市“兩新”組織在吳川市委“兩新”工委的指導下,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實行企業與村結對共建,采取“黨建+產業”“黨建+項目”的方式,推動資源向鄉村匯聚,實現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走進吳川市祥瑞農業有限公司火龍果種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株株火龍果植株排列成行,在太陽的照射下顯得格外茁壯,有的枝條上已經結出了果實……外出鄉賢李上才積極響應“雙招雙引”活動,回鄉投資發展本土火龍果種植,建立了400多畝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年產量達300萬公斤,打造的“祥紅一號”火龍果品牌也被“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收集登記。公司成立以來,帶動了周邊火龍果種植1000多畝,直接解決了周邊村子50多人的就業問題,助力群眾致富。
在覃巴鎮馬路村,吳川市新階聯黨支部書記梁耀鐘充分發揮新階聯人士資源優勢,推動在該村建立面積達4000多平方米的農村電商直播基地,打造了吳川首個“農特產線上品牌孵化平臺”,為農產品提供選品、咨詢、直播銷售等多方面的電商服務,實現大數據服務鄉村振興。
“回鄉建設這個黃牛養殖基地,希望能帶動更多村民跟我一起干,一起走向致富之路。”廣東梧聚農牧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王茂彪說。為了帶領鄉親走上產業致富道路,他投資建成了存欄達3300多頭黃牛的現代化養殖基地,通過黨建引領打造“公司+農戶+合作社”的經營模式,累計帶動1803戶農戶養牛,推動農戶增收1151萬元,平均每戶增加年純收入6383.8元。
此外,為進一步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吳川市扎實推進“萬企幫萬村”行動,發動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共同助力鄉村振興事業。目前,吳川市已有27家本地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項目58個,幫扶村莊19個,投入幫扶資金共2130萬元,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打下堅實基礎。
聚眾力促治理 展現“新”力量
“好在有這些年輕人幫忙,我家的水龍頭馬上修好了,要不然靠我兩老可就麻煩了”。“是啊,他們可能干了”。一提起社工志愿者們,林伯兩口子贊不絕口。
這種贊譽聲在梅菉街道梅山社區經常性能聽到,原因來自梅菉街道社會工作與志愿服務協會黨支部組織開展的“心系長者——筑牢居家安全屏障”項目。項目啟動后,支部黨員帶領志愿者們走家入戶,常態化深入了解居家老人特別是獨居在家老人的生活情況,建立服務檔案,及時幫助老人解決煩心事,得到社區居民群眾好評。
今年來,吳川市緊扣城鄉融合發展要求,開展“兩新”組織黨組織“雙報到”工作,充分發揮“兩新”組織黨建引領作用,有序推進“兩新”群體融入基層治理,為吳川市基層治理水平提升賦能加力。截至目前,已有30個“兩新”組織黨組織與街道社區結對共建,250多名“兩新”黨員到社區報到并參與社區文明創建、樓道整治、垃圾分類宣傳等,為社區群眾實現“微心愿”20多個,辦實事30多件,推動構建優勢互補、互帶互動、共解難題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在今年臺風“泰利”防御工作中,吳川市110個“兩新”黨組織聞令而動、逆風而行,迅速抽調專業力量組建黨員先鋒隊30個,組織黨員500多人次下沉一線開展隱患排查、搶險救災,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在推動組織穩步發展的同時,吳川市“兩新”組織黨組織始終牢記初心使命,堅持黨建引領,積極參與公益,主動回饋社會,以實際行動擦亮“兩新”組織黨組織的先鋒底色。
“百年大計,教育是根本。家鄉要發展、農民要改變命運,最有效、最實在的就是發展好教育。”珠海吳川商會黨支部書記祝華壽為改善家鄉兒童的入學條件,今年再次投入20萬元資金資助樟鋪鎮斗門小學辦學,這已是他自1996年起,連續支持樟鋪鎮斗門小學辦學的第27個年頭,累計捐款達350多萬元。
據統計,在今年“6·30廣東扶貧濟困日”活動中,吳川市各商協會黨支部積極發動商協會黨員、會員捐資,共募集捐款2767.7132萬元,以實際行動服務家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