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海濱西一路2號的小區改造有創意、有特色、效果好,多次受到市領導表揚,前來參觀學習的市民都發出由衷贊嘆。
這里從他們自建花園談起。該小區住宅樓前有一塊壘起的空地,以前是用來晾曬衣被、堆積雜物的。借老舊小區改造的東風,社區將這里建成一個長方形的小花園,用瓷磚鋪地,做成一排擺放花盆的架子。花盤由每家每戶捐贈,即將自家種的花盆搬進花園,做好標記,分門別類放在花架上,每盤花的產權不變,歸屬依舊,均由花的主人負責打理,更換花的品種或搬進搬出都由主人說了算,但花架一定不能空置。小區里老人們對養花情有獨鐘,他們精心培植自家的盆景,澆水施肥除草做的一絲不茍。同在一個花架上,無形之中同左右鄰居展開比試,看誰的花種得好,長得漂亮,被人夸獎。時下正值春暖花開時,一盆盆菊花、牡丹、月季花、三角梅等競相開放,幾十盆鮮花噴吐著陣陣清香,整個小區花團錦簇、花香醉人。這個偌大的盆景展,成了社區建設的品牌、小區人的驕傲。居民與花結緣、種花品花賞花,自得其樂。房前建花園,不僅美化了環境,調動了家家戶戶種花的熱情,而且增進了鄰里關系,相互之間加深了情感,小區內洋溢著濃濃的團結和睦氣氛。
霞山海濱西一路2號小區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動腦筋,用功夫,出色辦出一個“百家花園”,其產權不變,責任明晰、共管共享、美美與共,羨煞旁人。這里打開了老舊小區改造創新的一片新天地,這里成為建設花園城市、共創美好生活的有益嘗試,這里是用繡花功夫搞好小區管理的成功范例。它展示了文明城市創建利民、靠民、惠民的實景圖;生動詮釋了不斷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生活質量,不斷進步的城市管理。小區彈丸之地也能辦成大事好事,小小花園體現大民生、大格局。
一座城市尋常巷陌的建設,特別老舊小區的改造,直接關乎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一座自建的花園與改造一新的住宅樓交相輝映,市民下樓即融進花園,每天精心把自己的盆景打扮得美輪美奐,特別那些年逾古稀的退休老人生活在鬧市區,還有一塊侍花弄草的專屬地,他們享受著高品味的晚年生活,別提多開心、多滿足了。這是文明城市創建結出的豐碩果實,是湛江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美好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