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城市發展。目前,我市仍存在部分老舊小區,隨著市民生活居住條件標準的提升,老舊小區已經跟不上時代的需求,這不但影響居民的生活品質,也制約著城市的發展。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才能讓市民樂享‘新生活’。”今年兩會,市人大代表吳紅燕為加快市國資破產企業老舊宿舍區改造,提出了建議。
現狀:部分老舊小區“疑難雜癥”多
“當前,我市部分老舊小區存在活動場所狹小、環境衛生臟亂、小區管網老化,排水道、消防、亮化等設施落后,失修失養,小區內還有危房爛房,房屋過道及院內公共設施破損破舊等種種‘疑難雜癥’。”吳紅燕表示,隨著我市創文補短板工程的開展,已對部份老舊小區進行了改造,但是周邊不少屬于市國資單位的老舊宿舍區的改造卻還未跟上。
吳紅燕認為,部分老舊小區由于物業服務管理不到位,居民拒繳物業費,而物業也往往以“入不敷出”為由敷衍了事。不少老舊小區也陷入了“服務差不繳費,不繳費服務更差”的死循環,導致老舊小區長期處于“脫管、失管、棄管”的狀態。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對老舊小區改造的迫切度越來越高。
建議:對癥下藥讓老舊小區煥“新顏”
對老舊小區的改造不能采取“頭痛醫頭、腳痛治腳”的方式,臨時的整治不能根本解決問題。老舊小區改造不僅涉及空間功能、配套設施等方方面面,還需要建立起“建管并重”的長效機制才能讓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持續煥發新活力。針對老舊小區的“疑難雜癥”,吳紅燕提出了自己的改造新思路。
吳紅燕建議,對老舊小區的改造應該實施一區一策,做出適合該小區現狀況的改造規劃。如市屬老舊宿舍區,市國資已在早前已經有規劃,并且也做了改造項目的明細和初步預算,建議再次摸清家底,科學規劃,對所有未改的老舊宿舍區總體面積,需改造的項目,基礎設施等進行規劃。優先實施居民改造意愿強、試點意義大、違建拆除情況好老舊宿舍區改造的速度,讓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改善,同時起到示范作用。而針對部分位于城市核心區位的老舊小區,應該鼓勵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本進入,運用市場智慧推動老舊小區改造。
“老舊小區的改造,必須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按老舊小區的實際情況研究出針對性的改造措施,合理確定改造內容。改造內容優先解決道路、排水、亮化、地下管線等基本生活需要,增加公共車位,解停車難、充電難的問題。”吳紅燕表示,在對老舊小區的改造過程中,還需考慮資源共治共享共同管理,如把小區內的空地重新規劃,改建為停車場、廣告位等進行出租利用,幫助小區“自我造血”,所得資金可以解決小區的日常維護管理所需,幫助老小區引入新物業,獎勵起長效機制,力爭做細做精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城市品質,為廣大群眾帶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