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湛江日報社《兩會會客廳》邀請市政協委員、廣東省科學院南繁種業研究所湛江研究中心主任羅青文,就種業高質量發展、農業強市建設、鄉村振興等熱點話題暢談。
作為一名種業研究人員,羅青文十分關注“提升湛江種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等話題。他說:“我們要強化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的南繁種業體系,提升農作物育種水平,緊握住農業的‘芯片’,努力提高優良品種自主研發能力和覆蓋率,端穩中國飯碗,做優做香湛江飯。”
如何發揮優勢,從農業大市加快邁向農業強市?羅青文認為,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利用好全市農業相關科研院校等科研力量,聯合實施種業關鍵技術攻關研究,大力推進適宜本土栽培的優良作物新品種推廣應用。另一方面,要做好湛江農業規劃,逐步推進精準農業、數字農業和國家南繁湛江基地規劃建設,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作物生產基地,輻射帶動周邊產業發展。此外,要推動農業產業的跨界融合,加強“產供銷”銜接,扎實做好品牌宣傳,不斷提高農產品經濟效益和農業產業附加值。
“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中,湛江應有自身底氣和信心。”羅青文指出,湛江農業要對標海南南繁基地(國家級),高標準打造國家南繁湛江基地;發揮湛江區位優勢,深化聯動協作;促進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有效將“現代農業支撐”切入“制造業當家”,用“工業鍋”炒好“農業菜”;打造湛江農產品品牌亮點,做好品牌打造與維護。
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是關鍵。羅青文提出,要落實落細《湛江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強化湛江特色優勢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特色優勢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全市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前提,突出穩定“一水”、加快發展“兩水”(“一水”即水稻,“兩水”即水果、水產),種養結合推動畜牧養殖轉型升級,切實抓好蔬果、糧油、肉類等各類食物穩產保供,保障好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