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常常是叫外賣,后來嘗試了烤魚預制菜,感覺不光味美,還很方便!”吳川市民郭小姐說。不需洗菜、擇菜,只需簡單烹飪,即可享受美食。現今,預制菜的身影在超市隨處可見,簡單、快速的預制菜俘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味蕾”。
預制菜備受年輕群體的歡迎,尤其是95后年輕白領,它迎合了快節奏生活下無暇下廚的年輕消費客群的生活方式,更契合了餐飲工業化背景下餐飲企業降本提效的強烈訴求,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當前,湛江預制菜的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成長迅速。湛江預制菜已經深度布局國內餐飲、流通、商超、電商等市場,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快節奏生活催熱預制菜
“叮咚”一聲門鈴響,家住吳川梅菉街道沿江路的郭詩敏又收到了快遞小哥送來的預制菜。“一家老小都喜歡吃烤魚預制菜。”郭詩敏笑著說,平時她工作比較忙,廚藝也不太好,做菜煮飯實在不容易,“預制菜簡單烹煮就能端上餐桌,我這個廚藝‘菜鳥’瞬間變‘廚神’。”
其實不只郭詩敏,時下預制菜在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流行。郭詩敏說,現在的年輕人將一天中的絕大多數時間都用于工作了,結束了一整天的工作,拖著疲憊的身軀返回家中,往往已是饑腸轆轆,哪里還有精力再去買菜燒飯啊,經常是點個外賣對付一口了事。這時候,不如嘗試下種類繁多的“預制菜”產品。
郭詩敏說,經過清洗、調味后的原材料經過真空包裝,回家后可以直接下鍋烹飪,短短幾分鐘便可以做美味菜式,甚至有些預制菜產品連“下鍋”這一步都省了,直接熱水沖泡或“自發熱”,便能吃到一碗熱騰騰的蓋澆飯,既能慰藉一天的辛勞,又為年輕人省下了寶貴的休息時間。
預制菜省去了食材采購的煩惱,簡化了制作步驟,經過衛生、科學包裝,再通過加熱或蒸炒等烹飪方式,就能直接作為餐桌上的便捷特色菜品。
“炒菜做飯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家住霞山區海景路的楊女士說,傳統美食講究火的藝術,然而倒油下鍋,油煙沸騰,對大廚們來說問題不大,但一些年輕白領可能不太接受。使用預制菜,避免油煙滋擾,讓廚房“小白”們也能享受圍桌吃飯的樂趣,其給生活與健康上帶來的便利,不容忽視。
楊女士說,近年來,受疫情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觀念、購買行為等都發生了變化。餐飲產品形態也逐步由成品菜轉為半成品、預制菜等,進而催生了預包裝產品的研發和銷售,普通消費者隨時可以享受到心儀的預制菜美食。她說,打破傳統飲食模式,并不意味著失去傳統的美好。
湛江預制菜的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成長迅速
“與普通菜肴相比,預制菜的不同之處就是提前把菜品所需的材料備齊,甚至是提前做熟了。”吳川市預制菜業內人士陳志旭認為,只要保證用料新鮮安全,保質措施到位,儲藏和配送過程順利,預制菜是可以放心吃的。目前我國預制菜產業正處于市場成長期,近年來預制菜相關企業注冊量呈上升趨勢。而湛江預制菜的發展走在全省前列,成長迅速。
湛江預制菜以其菜式豐富、口味良好、制作便捷等特點快速躥紅,開啟消費“新賽道”。湛江預制菜揚帆再出海,除了滿足國內消費者需求,還讓湛江味道“飄”向世界。在RCEP競爭場上,水產大市湛江具備優質原料供應、生產加工、物流冷鏈和科研創新的先發優勢。對蝦、金鯧魚、湛江蠔、羅非魚等優勢特色農產品享譽國內外,農產品從初級加工到精深加工發展的全產業鏈初步形成。憑借先發優勢,湛江做大做強預制菜產業,涌現了一批預制菜領先企業,不斷推出深受市場熱捧的水產預制菜品,為產業多元化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水。目前,湛江預制菜已經深度布局國內餐飲、流通、商超、電商等市場,遍及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湛江預制菜品種豐富多樣,實現了從原料加工向食品研制的創新升級。
北京冬奧會期間,湛江國聯水產出品的生蝦仁和免漿羅非魚片等多款預制菜成功進駐冬奧會,俘獲來自全球各代表團運動健兒的“芳心”,獲得冬奧組委會的關注和認可。湛江預制菜本次在北京冬奧會亮相,進一步提升了廣東預制菜在全球的品牌影響力。此前,央視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于今年1月20日和2月16日兩次聚焦吳川烤魚預制菜,向觀眾介紹了吳川烤魚預制菜給傳統農業、水產企業帶來的新機遇。吳川市水產養殖從業人員超2萬人,養殖總面積超過6萬畝,其中淡水養殖面積53000多畝,主要分布在袂花江和小東江流域,主要養殖品種為羅非魚。吳川的“預制菜”企業搶抓機遇,研制多款口味烤魚新品供應市場,專門推出羅非魚烤魚等預制菜品,為年輕消費者提供標準化的產品。
業內人士:預制菜要更具特色、更多元化
“預制菜產業的興起,一端連著鄉村振興,一端連著消費變革。”吳川市預制菜業內人士陳志旭認為,發展好預制菜產業,既有利于實現從供給端升級農業、食品產業,又能從消費端挖掘新的消費需求,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如今,湛江正突出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加快完善提升從“養殖”到“餐桌”的全產業鏈,引領水產產業發展風向標,以工業化理念重塑水產產業鏈、價值鏈,努力走出一條現代化發展新路徑。
不過,預制菜雖然滿足了部分消費者方便快捷的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預制菜以葷菜為主,蔬菜種類有所限制,多為胡蘿卜、豌豆、土豆等儲存時間長又不易變色的蔬菜,缺乏綠葉菜。
陳志旭認為,預制菜要更具特色、更多元化。作為一種新鮮事物,不可否認的是,預制菜的出現,節約了商家和個人消費者的時間,也讓菜品盡可能維持在相同標準。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結構、不同人口規模的家庭,不論是口味輕重還是菜品偏好都不一樣,預制菜廠商要因地制宜,通過及時了解市場反饋,提升相應技術,盡可能推出更多多元化產品,而不能一個口味、一個菜式包打天下。
陳志旭同時認為,目前國內預制菜企業實力水平參差不齊,需要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行業規范,市場監管也應“預置”,可在標準建立、產品研發、風味提升、模式升級等方面發力加強監管。
吳川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提醒,在選購預制菜產品時,消費者應當選擇正規品牌和商家的產品,關注商家的相關資質,注意菜品種類、主要用料、分量多少、生產時間、保存條件、保存期限、提貨方式、提貨期限等重要信息,按照提醒進行儲藏,科學加工烹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