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風險區域內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就醫的“煩心事”,廉江市城北街道日前迅速牽頭成立了由廉江市衛生健康局、市人民醫院、城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單位組成的24小時醫療救助組。多日來,該醫療救助組共接聽各類求助咨詢電話300余次,組織轉運透析、危急重癥、孕產婦等各類重點人群至定點醫院救治累計20人次,上門送醫服務188人次。
24小時醫療救助組。 通訊員供圖
緊急接單
護送產婦到醫院
“日前接到群眾求助電話,有個8歲小孩高燒40℃,雖與確診病例居住在不同樓棟,但仍存在感染風險,我們要采取緊急措施。”特殊情況特殊處理,醫療救助組第一時間帶藥上門診治。經醫生檢查,確定是普通發燒。結果出來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這個小孩服用退燒藥后,病情逐漸好轉。
“醫生,我的羊水破了,快來幫幫我!”8月9日凌晨1時30分,醫療救助組接到一通緊急求助電話,由廉江市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鐘偉恩、產科主管護師陳秋炎組成的臨時醫療組立即上樓查看情況。原來是孕婦陳女士出現不規律腹痛,胎膜早破,已有臨產征兆。他們立即將陳女士緊急轉運至廉江市婦幼保健院,在救護車上救助組讓她保持平臥位、密切關注胎心情況。注意到產婦出現情緒問題,陳秋炎馬上進行心理疏導,“放輕松,防控疫情期間大家都要互相配合,在指定醫院生產是沒問題的。”經過一番談話,陳女士及其家人平靜下來。救助組最終順利將陳女士送達醫院。
脫掉防護服,對車輛消殺后,執行任務的臨時醫療組宣告這單任務完成。回到酒店才發現已經凌晨4點了,聽聞陳女士已順利生產,醫療救助組全體成員在微信群里紛紛表示祝賀,并欣然表示——“我們做的一切,值!”
好幾個凌晨,他們都在社區和醫院之間往返奔波,接送一個個產婦與迎接新生小寶寶。
逆向而行
護送新生寶寶回家
當被問及印象最深刻的事,醫療救助組不約而同地提到了一場特殊的轉運。那天,他們接到了一通電話。剖腹產婦黃女士向醫療救助組求助:孩子在新生兒科住院期滿可以出院了,但因按防控疫情要求她和孩子父親無法離開所住的萬科苑去醫院接回孩子,心里非常著急。
陳秋炎聽得出電話那頭黃女士對孩子的思念與焦灼的情緒,便立即向上級匯報。廉江市人民醫院領導快速商討方案,并第一時間回撥了黃女士的電話:“請你放心,我們會將寶寶安全送達你們的身邊。”
當天,新生兒科醫生、寶寶的親戚乘坐專車,將寶寶護送至萬科苑門口,醫療救助組在門口迎接并反復核對寶寶及其媽媽的信息,確保無誤后,連同物業管家,在三方見證下把寶寶放入黃女士的懷里。見到健康可愛的寶寶,黃女士難掩內心激動,連連向陳秋炎一行人致謝,“感謝你們的一路護送,有你們實在太幸運了!”
回想起當時的情景,助產士陳秋炎依然十分感慨:“一路緊抱著寶寶,反反復復核對信息,生怕出現一點兒的紕漏。直到把寶寶安全交到其媽媽手上,我懸著的心總算放下了。”
“這個轉運是前所未有的,所有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為了保障新生兒的安全,我們全力以赴,絲毫不敢懈怠。”鐘偉恩感嘆道。
定時接送
為特殊人群就醫保駕護航
8月9日,醫療救助組又迎來一個不眠之夜。除了加急單件,風險區域內也有幾位需要定時定向接受治療的特殊病患,如透析、癌癥晚期化療病患。
“這個尿毒癥患者23時10分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治療,大家做好準備!“收到!”
為加強疫情防控,身處風險區域的一些尿毒癥患者做血液透析治療成了難題,患者們覺得“出行難,治療也難”,于是紛紛向社區求助。8月9日22時15分,醫務人員到位做好轉運準備,提前10分鐘將透析患者安全送達人民醫院血透室進行透析治療,并一直在外耐心等待,在返程途中也一直留意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直到病人回到家中,他們才放下心來。
部分患者需要隔天做一次透析,每次上車都說:“真是辛苦你們了,麻煩你們一直接送我。”“沒事,只要你能按時做上透析就好!”救助組成員安撫道。
當被問到24小時加班加點連軸轉辛不辛苦時,救助組成員們都異口同聲說道:“治病救人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再苦再累,我們也能堅持。”
24小時在線,一有來電,爭分奪秒,使命必達。他們說,這是作為醫務人員的常態。在這場戰“疫”中,醫療救助組一直秉持“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的信念,無懼風險,沖鋒在前,勇于擔當,及時協調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力保障了社區居民疫情期間就醫需求,生動詮釋了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和醫者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