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發高燒怎么辦”“高血壓沒藥了”“要去做產檢”……8月12日上午,在湛江經開區醫療救治組臨時辦公室內,醫療救治救助熱線電話響個不停,工作人員忙著接聽電話、登記問題,并將問題反饋到街道網格醫療群,讓網格點的醫務人員、志愿者及時對接,協助群眾解決問題。
根據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自8月8日12時起,經開區科學動態調整“三區”,加強分類管理。在省、市、區指導下,湛江市新冠肺炎防控經開區前線指揮部醫療救治組強化統籌力度,充分調動多方力量,及時為中高風險地區的群眾提供各類醫療救助服務,保障群眾就醫需求,打通群眾就醫看病的“最后一米”。
醫療救治組成立后,及時向社會公布了醫療救治救助“熱線”,并安排專人24小時“在線”,負責接聽、登記、對接群眾的就醫求助。由廣東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廣東省農墾中心醫院等醫院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團隊,分布在16個網格點,為群眾服務。若有需要離開管控區外出就醫的,則聯系定點醫院,由專人專車轉運病患外出就醫治療。
“已經拆線、復檢回來,專車接送到醫院的。太感謝網格點的醫生和志愿者了,我們愁了幾天的問題,一個醫療救治救助熱線電話就解決了。”家住經開區樂華街道平樂上社區的黃老伯一大早發來了感謝短信。
為更好服務群眾,通過街道、社區工作人員及志愿者的“掃樓”,醫療救治組精準摸排了高風險區、中風險區中血液透析、腫瘤患者、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孕婦、新生兒等重點關注人群底數,細化居民就診及封控期間醫療服務保障流程。
家住樂華街道海濱村的詹大伯,在醫療救治組的細致安排下,順利在醫院做了血液透析。“像我這樣的情況,如果做不了血透,人會非常難受。他們細心周到的服務,幫了我大忙。”
在高、中風險區,有一些像詹大伯這樣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醫療救治組急群眾之所急,多方協調,讓患者能到平時就診的醫院做血液透析,大大方便了患者。
“我老婆快要生了,請幫幫我們。”8月11日凌晨,鈴聲劃破了夜空的寧靜。
接到電話后,醫療救治組的工作人員來不及多想,顧不得夜深,打起十二分精神,第一時間聯系了醫院以及網格點醫生、救護車司機,以最快的速度將孕婦送到醫院。
“有很多突發情況,救助熱線是24小時運轉的,我們的私人電話也是響個不停。電話一響起,群眾一有求助,我們就積極為大家答復,千方百計保障疫情期間群眾的基本就醫需求。”醫療救治組成員吳培宏在向記者介紹情況時,不時接到群眾打來的求助電話。
醫療救助組的工作人員、醫護人員、志愿者還承擔起了心理疏導員的工作,耐心地安慰、疏導居家隔離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