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已食海鮮

?? 海鮮,古稱“海錯”,意謂海中產物,錯雜非一。追溯海鮮風味菜品的源頭,雖無確切的文字依據,但根據1982年考古學家的考證,遂溪縣江洪鎮鯉魚墩古遺址出土文物中發現的食用過和未食用過的白螺、海月(窗貝)、瓦楞子(蚶)等8種貝類及食用過的魚骨,證實距今7000年前雷州半島上的人已懂得采拾貝類以供食用,應是國內最早食用海鮮的人群之一。秦漢時期,湛江人已開始使用舟輯等漁具捕魚,公元前112年已普遍懂得在岸邊打蠔和潛水采蠔。
?? 翻開烹飪古籍資料,發現有關海鮮的記載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飲食養生,二是烹飪技巧,三是海鮮菜品。尤以海鮮菜品的記載最為豐富。據史料查實,傳統海鮮飲食烹制、調味方法、用料組合以及對火候的把握,都已自成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