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9月19日,“匠心傳韻·情滿中秋——2025廉江月餅美食文化周”拉開帷幕,活動將持續至9月23日。
在粵西月餅江湖中,吳川月餅以“大餅厚餡”的工藝站穩腳跟,茂名月餅憑“廣式正統”的標簽占據市場。相較之下,廉江月餅雖坐擁五十余家生產企業,卻始終在周邊強手的光環下難以“C位”閃耀。今年,廉江首次以月餅為媒舉辦美食文化周,用一場集月餅展銷、文藝演出、科技秀于一體的盛宴,打響了一場品牌突圍戰。
這場“突圍戰”,是廉江月餅打破同質化困局的必然之舉,更是廉江以特色產業激活縣域動能、推動“百千萬工程”加力提速的又一次主動出擊。
何以突圍?廉江祭出“立根”與“鋪路”的雙重法寶——精準挖掘鑄特色內核,系統賦能闖出圈通途。
“精準挖掘”是突圍的“根”,以本土元素鍛造獨一無二的辨識度。廉江月餅的“精準挖掘”,不是簡單的元素添加,而是將當地獨有的物產稟賦、非遺技藝、飲食文化與月餅制作深度綁定,最終凝結為區別于其他地方月餅的“獨家辨識度”。比如,依托“中國紅橙之鄉”這張名片,將紅橙皮融入月餅研發——廣東家榮食品以四十載制餅匠心為基,用橙皮替代傳統陳皮,打造出兼具果香與醇厚的“紅橙金腿”月餅,讓地域符號成為味覺標識;深諳本土飲食習慣的沈府煙糖,則將廉江人日常食用的姜汁融入蓮蓉,推出貼合健康需求的姜汁蓮蓉月餅,讓熟悉的煙火氣成為創新靈感。這種挖掘絕非跟風創新,而是基于縣域資源稟賦的“量身定制”。更難得的是,這種挖掘始終錨定“傳承底色”,如真奇達食品在堅守安鋪月餅醇厚風味的基礎上改良酥皮工藝,讓“老味道”生出“新口感”。
系統賦能是突圍的“路”,以協同思維打通特色變現的通道。在品牌林立的市場中,單靠企業單打獨斗難成氣候,廉江復刻紅橙、小家電的破圈經驗,構建起“政企協聯動、多維度融合”的賦能體系。
賦能的核心是“平臺聚合”放大聲量。此次美食文化周集結廉江名優餅家與周邊品牌同臺競技,“不怕貨比貨”,通過對比展銷強化“廉江月餅”的區域品牌認知。無人機在夜空展示“全國文明城市”造型等活動,更將月餅文化與廉江既有IP結合起來,實現“一業出圈、全城受益”。這種“集中亮相+文化造勢”的打法,與當年紅橙節、家電博覽會的平臺思維一脈相承,快速提升了品牌曝光度。
賦能的關鍵在“業態融合”延伸價值。以月餅為媒,又不止于“月餅”:展銷區同步陳列紅橙、金花茶等廉江特產及融水農產品,讓月餅與本土物產形成“味覺CP”;塘山嶺風景區的“賞月品餅+文藝演出+互動游戲”沉浸式體驗,精準承接“引客入廉”需求,將月餅食客轉為文旅游客。這種“單一產業+多元業態”的融合模式,正是小家電產業從“制造”向“智造+文旅”轉型的翻版,讓月餅產業的附加值持續提升。
打贏這場“突圍戰”,廉江有底氣、有決心、有能力。從紅橙的“鮮甜出道”到小家電的“科技破圈”,廉江早已證明:縣域特色產業的突圍,從來不是靠單點發力,而是“挖得準特色、賦得實能量”的系統作戰。這種思路與打法,更成為“百千萬工程”中,縣域特色產業激活經濟活力的可復制樣板——畢竟,每個縣域都有自己的“月餅”,關鍵在于能否找準它的差異優勢,再為它搭好邁向“C位”的舞臺,“扶上馬、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