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山黑白相冊:講述你所不知道的西營歷史故事

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
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坐落在霞山區,在廣州灣法國公使署對面,現在是霞山公安分局辦公樓。法國軍隊入侵湛江后,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警察署大樓高二層,磚石砌筑,門前有寬闊陽臺進入大廳。警察署大樓外型莊重肅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遺跡中最早的建筑。
法國廣州灣警察署舊址,法國軍隊入侵湛江后,為維護其殖民統治,隨即設立警察署,并于1900年動工興建辦公大樓。警察署大樓高二層,磚石砌筑,門前有寬闊陽臺進入大廳。警察署大樓外型莊重肅穆,是湛江法式建筑遺跡中最早的建筑。
法國公使堂
法國公使堂位于湛江市霞山區海濱路,舊稱公使堂,始建于1903年。原是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以后法國在中國的廣州灣租界的統治機關的駐地。1943年——1945年曾為廣州灣日本占領軍軍部。1945年抗戰勝利,9月21日中華民國政府收回廣州灣建湛江市,市政府曾駐此。1949年湛江解放后,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為混凝土建筑3層(含地下室),總面積1902平方米,一層處理成基座(地下室),三層以上筑鐘樓。正門為弧形臺階,直通二樓,兩側各有兩個小弧形臺階,二、三層前均有歐式花欄圍廊。室內寬敞,筑有壁爐、裝飾性門窗。具有鮮明的近代西式建筑風格,是廣州灣——湛江市百年歷史的見證物,是進行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文物。1986年核定公布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公布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底正式移交湛江市博物館管理使用。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位于霞山區海濱一路,它建于1903年,鋼筋水泥結構二層樓建筑,有地下室。這個大樓面向廣州灣,曾是法國廣州灣租借地最高統治機關。1899年11月16日,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把這片土地租借給法國,租期99年。此后,法國即派公使駐在這個大樓,對租借地實行統治。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結束,中國政府根據《中法交收廣州灣專約》收回廣州灣,設置湛江市,結束了法國在廣州灣長達46年的統治。1946年湛江市政府成立,駐舊址內。湛江市解放初期,湛江市人民政府亦曾駐此。現在該舊址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