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江市塘蓬鎮某養豬場頗具規模。林石湛 攝
豬農理性不“感冒”
生豬供需關系變化是影響市場生豬價格出現波動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年5月中旬至6月底生豬價格連創新高,關鍵原因是生豬供應偏緊。一般而言,生豬存欄量較少,引發“價變”——生豬價格的超預期攀升,帶來高額的利潤,必然刺激生豬生產的快速發展,養豬的增多,同時規模養殖戶補欄增加,經過一個飼養階段,生豬出現“量變”——存欄、出欄量大幅增加。
但從調查情況來看,由于前兩年養豬戶虧損的比較多,加上生豬疫情防控難度加大,從去年年底生豬價格回升以來,養殖戶的數量并沒明顯增加,農戶養殖更趨于理性,即使在目前高利潤的刺激下,有些新人加入養豬隊伍,但大多豬農并不“感冒”,沒出現“一哄而上”去養豬的情況,養豬的積極性遠沒有2008年那么高。
預測:下半年豬價難降
湛江調查隊預測,下半年仔豬價格會繼續堅挺,不排除出現高價搶購的情況。由于目前各地補欄受制于母豬數量有限,補欄較為困難,加上防疫壓力較大的影響,養殖戶補欄趨于理性,特別是在當前油價漲幅高、飼料漲幅高、人力成本漲幅高的情況下,這“三高”更加會把豬價支撐在一定高位,因此,預測下半年豬價仍將繼續維持高位運行。
對策:發揮龍頭企業作用
湛江調查隊認為,應認真做好市場調研,建立健全生豬產銷信息網絡和預警預報體系。要全面掌握產銷情況,給生豬生產形勢做出準確判斷,加強宏觀管理和引導,準確調控生豬市場,減少無效投資;支持生產技術、管理水平高,抵御市場風險強的規模養殖基地加強防疫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標準化改造,推動生豬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產業化穩定發展。
改變養殖方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實行種豬、商品豬、屠宰加工、飼料生產等一體化發展。在實現方式上多采用“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等方式,更好地實施“規模化、標準化、科學化、生態環保化”健康養殖,提高養豬業的綜合效益。改善購銷環節,增加養殖戶利益。養殖戶大多數是分散經營,抗風險能力還較低。養殖戶需加強聯系,充分發揮生豬專業合作社的作用,改善在整個流通環節中利潤的占有比例,為自己降低市場風險,謀取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