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海洋經濟優勢得天獨厚
在廣東海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規劃》也為解決其內部局域不平衡的問題打開新的思路,并將與周邊經濟區建立起更為頻密的聯系?!按舜巍兑巹潯分黧w區的14個市中有一半都是粵東西部的城市,這正說明了這些市在發展海洋經濟的背景下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應當成為發展中的主力,這也就在無形中為粵東西部經濟增添了一個新的抓手。”廣東省發改委方面表示。
作為粵西地區重要城市,湛江去年全市海洋產業總產值達到844.96億元,在全省僅次于廣州、深圳居第三位;全市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10.2萬噸,總產值120.9億元,這兩項指標連續多年居全省各市首位。省發改委表示,在廣東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劃獲批的背景下,湛江的海洋經濟深具發展前景。“粵西可以接著粵桂瓊海洋經濟合作圈,重點加強濱海旅游業、現代海洋漁業、涉?;A設施建設等。
湛江做大做強“藍色經濟”
狹長的海岸線、天然的港灣、廣闊的淺海灘涂、充足的光照和雨水、種類繁多的海洋生物,坐擁如此優越的自然條件,湛江海洋產業的發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
2007年5月,《湛江市海洋功能區劃》出臺實施,為進一步推進湛江科學合理利用海域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2009年,《湛江港灣區域建設用海總體規劃》報國家海洋局審批,為規范用海、保護港灣海洋環境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法律依據。
近年來,湛江“藍色產業”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升級,已經初步形成海洋漁業、臨海工業、港口運輸、濱海旅游等產業相互促進、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的發展格局。
湛江漁業作為傳統和基礎的海洋產業,逐步實現了增長方式的跨越式轉變。去年5月,廣東省對外公布了現代產業500強項目名單,其中包括湛江漁業項目5個。
縱觀榜單,廣東恒興集團有限公司、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國溢水產有限公司、廣東岸華集團有限公司、湛江粵水漁業有限公司等5家水產加工企業的羅非魚、對蝦、珍珠深加工等生產項目赫然在列。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湛江水產加工企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甚至在全世界處于領先水平。全市取得出口衛生注冊水產企業42家,其中歐盟認證5家,美國認證33家,韓國、日本、俄羅斯認證企業一批,是廣東省出口水產品加工企業最多的地區。
搶抓重大歷史機遇,湛江力圖把“藍色產業”做大做強。目前,湛江全面發展以石化、能源為主的臨海重化工業,已成為粵西藍色產業帶的龍頭,大力發展港口運輸業,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湛江港口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1.36億噸,同比增長15.2%。
濱海旅游業在“藍色產業”的發展浪潮下逐漸抬頭展現優勢,近年來,湛江著力發展特色濱海旅游產業,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在獲得“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中國十大休閑城市”等殊榮后,湛江旅游業已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
2010年,全市旅游接待游客人數超過1413萬人次,年均遞增20%;旅游收入達65億元,年均遞增15%,成為國內外游客最喜愛的濱海旅游目的地之一。
在“藍色產業”的支撐下,湛江的“藍色經濟”正在飛速崛起,為做大做優經濟“蛋糕”發揮出越來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