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遂溪縣黃略鎮塘口村村干部彭康文將兩面錦旗分別送到遂溪縣政協和湛江市公路事務中心,致謝國道G228線排水改造項目圓滿收官,困擾村民十余年的路面積水問題終得解決。這是遂溪縣政協學習推廣深圳“身邊事好商量”協商機制后,首個落地的重大民生成果,彰顯了基層協商民主的實踐力量。
今年初,響應湛江市委全會號召,遂溪縣政協組團赴深圳坪山區專題考察“身邊事好商量”基層協商體系,深入學習其“1+6+N”(市級平臺銜接、6個街道聯動、N個基層單位互動)的治理格局。借鑒該經驗,遂溪打造本土化“遂事好商量”協商體系,將議事廳搬到工程現場、村頭巷尾,推動協商民主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針對城區私設地鎖、石墩霸占公共車位的積年頑疾,遂溪縣政協以“流動議事廳”下沉社區摸排,收集37處亂點清單,聯動城管、街道辦、交警等多部門,通過“清單化管理+技術化賦能”清除92個障礙物,同步規劃智慧停車系統并強化公益宣傳,為根治亂象建立長效機制,成為“六亂整治”與“百千萬工程”結合的典范。
楊柑鎮姓吳村村民期盼解決夜間出行難題,遂溪縣政協組織鎮村干部、村民代表與縣個私協會現場議事,最終促成協會籌集16萬余元,安裝50余盞太陽能路燈覆蓋村內主干道,結束了村民夜間“摸黑出行”的歷史。
目前,協商機制正持續發力,許屋村西昌路破損修復、附城鄉牛墟橋危橋改造等民生工程已建立“政協委員+交通部門+村民代表”三方協商機制,項目評估與方案論證同步推進。
從深圳經驗到遂溪實踐,“遂事好商量”將協商從會場延伸至基層末梢。遂溪縣政協正構建“群眾點題—政協破題—部門答題”全鏈條機制,讓民主協商精準對接民生需求,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鮮活動能。
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