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承載著建筑材料貨物的海鐵聯運班列從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肇慶緩緩駛出,在湛江港順利搭載上“灣港共建號”海鐵聯運班輪,前往下一站海南自貿港,標志著“肇慶—湛江—海南”海鐵聯運班列線路正式開通。相比傳統公路運輸方式,這條新線路可節省約20%的時間成本,同時降低15%的綜合物流費用。
作為湛江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主要運營主體,陸海新通道運營湛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通道湛江公司”)以發展交通物流為重要抓手,通過夯基礎、優組織、強服務,織密物流網絡,有效發揮湛江處于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西部陸海新通道三大國家戰略交匯處及湛江港深水良港優勢,逐步構建聯通新通道沿線的網絡服務體系。
班列航線越織越密,特產跨越山海走出國門
近年來,湛江深度參與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通過扶持政策、聯動鐵路貨運、協同西南通道各區域平臺共建等舉措,深入拓展腹地貨源,促進形成以黔粵為代表的東西部雙向協作,湛江港逐步發展成為區域性集裝箱物流中心和港產城融合發展的現代化港口,為實現國家“公轉鐵”運輸結構調整提供有力支撐。湛江港集團不斷織密航線網絡布局,推動落實分撥中轉機制,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及海南自貿港間物流合作,逐步構建聯通粵瓊及中西部地區的水運體系動脈。
從澳大利亞進口的糧食集裝箱經湛江港鐵路發運到遵義,享受西部陸海新通道內陸運輸稅費扣減優惠,實現“一箱到底”“一單到底”運輸;裝載比利時復合肥料的跨境海鐵聯運班列從湛江保稅物流中心轉至湛江港物流中心鳴笛啟程,通過“陸海新通道+中老鐵路”的新型班列出口至老撾……在這條國際物流和貿易大通道上,貨暢其流,動能澎湃。
新通道湛江公司自2022年5月投入運營以來,三年間累計開通運營海鐵聯運班列線路44條,外貿專列線路1條及跨境班列線路7條,對內輻射12省(自治區、直轄市)、30市、54站。從東三省到西南、從西北到海南自貿港、從東南到西南,承載著各地貨物的班列經湛江港送往祖國各地,乃至搭乘中歐班列、中老鐵路、中越班列,跨越山海走出國門。
新通道湛江公司通過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港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以湛江港為集散中心,連接珠三角和海南地區的物流新通道,提升湛江在西部陸海新通道中的影響力。
依托新通道,湛江港與內地聯動進一步得到加強,輻射云貴川渝、桂湘瓊等腹地,提供更加便利、低成本的物流服務。湛江港集團取得進口糧食、肉類、水果和再生資源等作業資質,口岸資質不斷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湛江本地企業進出口箱量也隨之增長,湛江港集裝箱區域樞紐港的建設持續強化。截至目前,新通道湛江公司集裝箱運輸累計突破102588標箱,鐵路班列開行突破2050列,貨值約140億元,為客戶節約物流成本超過2.06億元。其中,發運本地貨物集裝箱運輸完成約51988TEU,貨值超78.5億元,為本地客戶節約物流成本約7600萬元。
打通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刷新“湛江速度”
隨著海鐵聯運實現物理空間、數據信息的一體化運營,海鐵聯運“最后一公里”順利打通,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出口至東南亞國家,通關手續更便捷,物流成本更低。以重慶貨源經湛江港海鐵聯運出口至東南亞泰國林查班港為例,貨物從湛江港到林查班時間約為8—10天,相比傳統江海聯運耗時縮短一周以上。
近日,“海鐵聯運+并行港”的創新模式國際聯運線路也在同步推進。由貴州遵義始發裝載輪轂的集裝箱運抵湛江港,后續將經海南洋浦國際港中轉后海運至泰國曼谷港口。其中,自鐵路運抵湛江站,到裝船出港等10多個操作環節停留不超過24小時,從拖車入港到海關放行、辦理出口不超過2小時,進一步刷新“湛江速度”。
三年間,新通道湛江公司先后開通了“海南自貿港—湛江—云南”“重慶—湛江—海南自貿港”“粵港澳大灣區—湛江—海南自貿港”“海南自貿港—湛江—湖南”“青海—湛江—海南自貿港”“河源—湛江港—海南自貿港”“海南—湛江—英德”等海鐵聯運線路,創新“灣港共建號”積極打造新型交通經濟走廊,累計完成海南區域進出口箱量達7612TEU。
未來,湛江將依托新通道,構建與國家重大戰略深度銜接、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湛江區位交通優勢相匹配的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運行體系,同時,發揮西部陸海新通道綜合效能,培育樞紐經濟發展新動能,發展樞紐經濟。
據悉,新通道湛江公司將通過延續扶持政策,著力提高本地產業在新通道沿線的市場競爭力,助力廣東省持續拓展與中歐、東盟等境外區域的經貿往來,逐步建設成為連接中亞、中歐、中老及中國西南區域的物流大通道,促進產業物流深度融合。據該公司預計,2025—2027年將有約70000TEU的本地集裝箱可享受到陸海新通道公司申請的鐵路運費下浮及省市兩級的新通道政策所帶來的紅利,可為本地企業節約成本10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