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一個好漢三個幫”
在湛江坡頭的碧海銀灘間
青蟹也有它的“黃金搭檔”
紅樹林濾水提供庇護所,貽貝供糧
讓“湛江南三青蟹”的名號
越傳越遠,愈發響亮

循環養殖激活灘涂效益
湛江擁有全國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廣東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立足這一生態優勢,在2021年湛江利用省級資金建設紅樹林綜合利用實驗基地,在全省率先開展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共存模式探索工作,并成功入選2025年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

去年6月,湛江灣實驗室在坡頭龍王灣建成占地8.5畝的紅樹林—青蟹生態耦合示范區,成功構建“紅樹林—貽貝—青蟹”生態經濟循環系統。循環養殖,核心在于通過整合種植、養殖及加工環節,實現資源多層次高效利用。

初步數據顯示
該系統每年可產出青蟹2-3個周期
畝均經濟效益達9000至20000元

如何實現生態與經濟的“雙贏”?
“傳統池塘養殖模式下,擬穴青蟹存活率普遍低于30%?!闭拷瓰硨嶒炇壹t樹林保護研究中心丁新原博士指出,“養殖產生的大量代謝廢物與致病菌持續累積,不僅引發病害頻發,還因依賴頻繁換水導致廢水污染環境?!?/p>

和青蟹搭配的紅樹林,其自然凋落的枯枝落葉沉入塘底,經微生物分解,化作滋養底棲生物的天然餌料。這也揭示了循環養殖的核心:將傳統“負擔”巧妙轉化為系統內流動的養分與能量,驅動資源的自然循環與增值。
貽貝則可作為青蟹的主要食物來源,而青蟹的排泄物則能反哺紅樹林的貝類生長。

紅樹林的生態價值不止于此
紅樹林盤根錯節的龐大水下根系
為青蟹提供了“天然”庇護所
提升了存活率
近年來,湛江持續探索的“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模式,正是這一理念的空間實踐?!凹t樹林種植+養殖耦合”模式即在宜林塘基、堆島等較高處種植紅樹林,在養殖塘、潮溝等較低處養殖水產品,形成紅樹林、水域、裸灘交錯的種養耦合布局。致力實現紅樹林生態保護與養殖戶經濟效益的雙贏。
湛江南三青蟹“家喻戶曉”
走進坡頭區南三鎮偉健家庭農場
星羅棋布青蟹養殖池畔
幾叢紅樹林苗迎風舒展
水面下的紫貽貝繁星點點

自2009年起,偉健家庭農場負責人陳偉便依托湛江南三島獨特的海陸濕地資源,專注青蟹天然養殖。多年來,他持續探索綠色轉型之路,成為當地遠近聞名的“蟹倌”, 吸引眾多同行前來學習交流。
高效生態養殖帶來顯著收益
據初步估算
農場今年青蟹年產值有望突破1000萬元

生態養殖不僅帶來產量躍升,更鑄就了品質與品牌的金字招牌。“我們的青蟹畝產從行業普遍的不足100斤,大幅提升至300-500斤。存活率提高,品質好了,收入自然也高了?!标悅サ南矏傄缬谘员?。如今,“湛江南三青蟹”聲名遠揚,不僅暢銷本地,還吸引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客商慕名采購,以每斤150-160元的穩定身價暢銷市場,節日期間售價更攀升至180元。

生態賦能,品質溢價
偉健家庭農場的實踐
生動印證了綠色生態養殖的廣闊“錢”景
為傳統水產轉型
開辟了一條效益豐厚的新航道
(來源:坡頭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