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吳川市吳陽鎮“吳陽客廳”,市民參觀“潮起狀元里·揚帆百千萬——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題漫畫攝影展。 記者張鋒鋒 攝
近日,“潮起狀元里·揚帆百千萬——我想我是海”小林主題漫畫攝影展在吳川市吳陽鎮“吳陽客廳”開展,八方游客慕名而來。
作為“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的鮮活樣本,吳陽鎮依托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以“吳陽客廳”建設為重要抓手,創新社會力量參與模式,探索出“社會參與促發展、文化賦能強基礎”的鄉鎮提質路徑,為典型鎮培育提供了生動的實踐范例。
激活社會力量 為項目注入新動能
吳陽鎮立足“狀元故里”的人文根基,以濃濃的鄉愁為紐帶,為“百千萬工程”筑牢人才與資源支撐。
專業賦能讓吳陽的項目亮點紛呈。吳林壽是吳陽人,他是中國建筑協會青年建筑師獎獲得者,擔綱“吳陽客廳”設計,將現代理念與本土文化深度融合。“吳陽客廳”選址古城墻遺址,外墻采用回收的古城墻磚砌筑;以紅磚、洗米石等鄉土材料,保留濃郁的本地氣息;結合嶺南氣候特點,打造開放通風的公共空間,既延續了傳統“明廳”“連廊”的功能,又賦予其現代公共屬性。這一成果獲得《建筑學報》等媒體報道,還入選《三聯人文城市獎》終評,成為“百千萬工程”文化賦能的典范。
項目平臺精準對接 提升典型鎮培育效能
吳陽鎮以“吳陽客廳”為載體,推動“百千萬工程”需求與社會資源精準匹配,實現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多方共贏”的良好局面。
在錨定需求明確路徑上,吳陽鎮緊扣“百千萬工程”典型鎮培育中“公共服務提質”“文化資源活化”的要求,提前梳理文化保護、空間建設等方面的需求。建設前,鎮文化站梳理出百越水紋陶器、宋元明清陶瓷器等數百件文物的文化敘事,堅持“有內容才建房子”;實施過程中,積極對接工程資金政策,建立多元投入機制,既落實了工程要求,又減輕了財政壓力。
協作機制的構建匯聚了強大合力。吳陽鎮打造高效聯動體系,政府負責規劃審批與資金統籌,文化站提供文物與文化支撐,吳林壽團隊負責設計指導,本土施工隊承擔建設任務,各方分工明確、協同高效,確保項目從設計到落地全程順暢。
創新運營讓“吳陽客廳”的價值不斷拓展。該鎮探索“文化展示+文旅融合”模式,“吳陽客廳”首層設有開放展區及圖書館,二層展示歷代文物,三層舉辦碑刻拓片展,還定期舉辦民俗展、農產手作體驗等活動。近期邀請“小林老師”舉辦的主題漫畫攝影展,借助文化IP帶動了文旅消費,讓“吳陽客廳”成為粵西農文旅融合的窗口,為鎮域經濟注入新動能。
全民參與筑根基 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
吳陽鎮以“吳陽客廳”為紐帶,積極引導群眾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筑牢“百千萬工程”縱深推進的群眾基礎。
“吳陽客廳”的開放空間大大降低了群眾參與門檻。它打破傳統展館的封閉性,底層架空形成“有頂棚的廣場”,與周邊街道無縫銜接;設置了圖書館、休息區,讓這里成為村民“用得慣、愿意來”的公共空間。
豐富的文化活動激發了群眾的參與意愿。節日期間舉辦書畫展,日常利用連廊、廣場容納市集、茶敘等活動,讓村民在使用過程中主動參與維護,強化了“自己的客廳”的歸屬感,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建設”。
同時,“吳陽客廳”將古城墻磚等“老物件”融入現代空間,預留通往南城門遺址的步道,讓村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歷史傳承。春節期間,村民主動分享展品故事,形成了“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吳陽鎮通過激活社會力量參與,不僅實現了公共空間提質、文化資源活化,更形成了“社會參與—項目落地—效益提升—更多參與”的良性循環,為“百千萬工程”文化賦能、社會協同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經驗。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