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總重6000噸的“雙泰36”輪完成重載入塢及橫移試驗,從“瓊海一號”浮船塢平穩駛出。繼7月1日“紫荊十一號”4300噸級試驗后,廣東瓊州海峽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僅用29天再攀技術高峰,標志著我國首個客滾應急基地正式具備瓊州海峽全部海峽股份現役客滾船型的維修能力,維修噸位上限從原設計5000噸級躍升20%至6000噸級。
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應急保障基地投用前,瓊州海峽的船舶需遠赴珠三角維修,該基地建成投產終結了瓊州海峽的跨省維修史,讓維修半徑從珠三角縮至“家門口”,年修船能力達100艘次。基地構建起了瓊州海峽“30分鐘應急救援圈”,讓海上應急救援響應速度提升3倍,成為海南90%物資進出島的“海上生命線”。
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應急保障基地是我國首個客滾運輸應急保障基地,自3月27日投產起便承擔起服務粵瓊桂三省船舶維修保障、應急救援等任務。為了應對復雜多變的船舶情況、不斷提升船舶運維保障能力,由湛航集團與海南海峽航運共同設立的廣東瓊州海峽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于今年7月1日成功完成“紫荊十一號”船80%重載試驗及橫移試驗調試任務。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修造公司進一步開展“雙泰36”船100%重載試驗任務。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