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雷州市客路鎮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聚焦全域人居環境整治和垃圾治理核心任務,創新推行“鄉賢領航、群眾參與”治理模式,實現了鎮村環境從“臟亂差”到“潔凈美”的華麗蝶變。(據7月21日《湛江日報》)
在推進“百千萬工程”人居環境整治中,雷州市客路鎮堅持“鄉賢領航、群眾參與”的治理模式,推動鄉村從“臟亂差”邁向“潔凈美”,為湛江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鮮活經驗。
鄉賢反哺是破解硬件短板的“金鑰匙”??吐锋傕l賢捐贈清運車、商會支援垃圾桶的善舉,生動詮釋了“家鄉事就是自家事”的擔當。在湛江,這樣的鄉賢力量遍布城鄉,他們用資金、資源為鄉村“輸血”,補齊了垃圾治理設施的缺口,更用桑梓情懷喚醒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這種社會力量的精準注入,讓鄉村環境改善有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多元籌資機制是長效治理的“穩定器”?!按迕窭U費+村集體補貼+鄉賢捐贈”的模式,打破了“政府買單、群眾旁觀”的舊格局。坡仔村的實踐證明,當各方利益與環境改善緊密相連,保潔經費便有了持續保障,村民的主人翁意識也隨之增強。湛江鄉村經濟稟賦各異,但只要因地制宜建立共擔共享機制,就能讓環境整治從“一陣風”變成“四季春”。
精細管理是環境提質的“繡花針”。客路鎮通過優化保潔隊伍、劃定責任網格實現“日產日清”,與西坑村“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的模式異曲同工。鄉村環境治理容不得粗放,唯有像繡花一樣精細,明確責任、優化流程、動態監督,才能讓每一寸土地都保持潔凈,讓“清爽舒適”成為鄉村的日常。
全民參與是持久美麗的“活水源”。從云喇叭播報口號到“衛生戶”評選,客路鎮用接地氣的宣傳讓環保理念入腦入心。當村民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從“要我整治”轉為“我要整治”,鄉村環境改善就有了永不枯竭的動力。湛江鄉村遍布的“志愿紅”“保潔藍”,正是這種內生動力的生動寫照。
客路鎮的蛻變,是湛江鄉村治理智慧的集中體現。在“百千萬工程”的推動下,只要持續激活鄉賢力量、完善長效機制、做細管理服務、凝聚群眾共識,湛江的每一個鄉村都能實現“潔凈美”的蝶變,讓宜居宜業的鄉村新圖景在雷州半島徐徐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