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讓湛江更文明。據7月17日《南方日報》報道,漫步湛江,文明已融入城市的日常點滴。這座城市正以“微公益”“隨手公益”為筆觸,在尋常生活中勾勒出溫暖的文明畫卷。市民將文明內化為行動自覺,悄然構筑起城市文明的堅實基石。
“微公益”往往是舉手之勞的文明。例如,作為“微公益”的常見形式,“隨手公益”讓文明變得觸手可及。你且看:赤坎老街的茶攤主人,為環衛工人遞上一杯杯免費涼茶;湛江經開區的年輕白領,利用午休間隙扶正散亂的共享單車;肥娟小吃店主主動將品牌方贈與的物品捐給了福利院;嶺南師范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定期走進養老院,為老人修剪指甲、朗讀新聞;南極村漁民返航時,不忘將打撈的海洋垃圾帶回分類處理……蔚然成風的“隨手公益”,已經成了湛江一道美麗的風景。
“微公益”不“微”。“微公益”雖沒驚天動地,卻傳遞著善意和溫情。值得一提的是,數字時代又賦予湛江“微公益”新姿態,延伸了“微公益”的深度,讓我們的行善之路越走越寬廣。實踐證明,文明城市往往需要無數普通人通過踐行“微公益”來共同構筑。可喜的是,由于公眾的廣泛參與,融入城市日常點滴的湛江“微公益”如星火般點亮文明天空,在凝聚起磅礴力量助推文明創建。“微公益”的“燎原”之勢啟發我們:人人做好“微公益”主角,“潤物細無聲”的力量才會持久。
做好“微公益”的主角,我們要強化“獻出一點愛”的文明自覺。在《愛的奉獻》這首歌中,“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話膾炙人口,引發共鳴。由此及彼,“獻出一點愛”也應該是我們做好“微公益”主角的出發點。誠如消息提到的那樣——在湛江取景的電影《釣王》中,無薪酬的群眾演員們坦言:“片酬不重要,讓世界看見湛江的碧海藍天更有價值。”言為心聲。他們簡潔有力的話,說出了當“群眾演員”的初心,也生動詮釋“微公益”特別意義:“微公益”無價,是為身邊美好的事物“獻出一點愛”。期待更多人能握緊“微公益”的接力棒,跑出文明的“加速度”,為社會和他人多獻出一點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