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大代表,他始終牢記“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初心,深入基層,了解民情,聚焦民生,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社情民意,認真履行代表職責,努力做好群眾的“代言人”;作為教育工作者,他懷揣教育情懷,深耕民辦教育領域二十余載,用愛心和智慧推動教育創新,打造出特色鮮明的教育品牌,成功創辦湛江市少林學校和湛江市崇文實驗學校,成為湛江市民辦教育的標桿和典范。
他就是湛江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湛江市少林學校和湛江市崇文實驗學校董事長黃治武。
黃治武。
教書育人守初心
助推民辦教育高質量發展
教書育人,育人更重要。黃治武始終將德育工作與辦校教學工作結合起來,他非常注重校園安全和學生身心健康,推動建立校園安全巡查制度,完善安全設施;組織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關注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工作中,他嚴格而不苛刻,嚴厲而不失溫情,使學校師生的合力很快凝聚起來,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呈現出蓬勃旺盛的發展勢頭。
近年來,國家對于民辦教育的政策有所調整,民辦教育該何去何從?面對新形勢,黃治武認為:這既是考驗更是機遇。他說,“民辦教育是國家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為黨為人民培養人才。國家現在正下大力規范民辦學校,對那些投機取巧的、不良的民辦教育進行清理和整頓。我特別有信心把自己的民辦教育事業做好,讓老百姓更滿意。”
“當代表就要做實事,辦教育更要腳踏實地。”黃治武深有體會地說道。從少年習武到投身教育事業,從嵩山腳下到湛江灣畔,這條路他走了二十八年,他始終堅守教育初心,敢于創新,通過“武術+德育”的融合創新,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以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深抓細管,推動湛江市少林學校和崇文實驗學校的教育規模和教學質量得到快速提高——湛江市少林學校實現了從42名學生到兩校5000多名學子的跨越式發展。學校“德能成人、文考大學、武拿獎牌”的辦學理念深入人心,2022年該校學生在廣東省運動會上斬獲12金8銀6銅的優異成績,為湛江市贏得了榮譽。而崇文實驗學校更是連續多年獲得湛江市高考先進單位殊榮,成為湛江市兩所獲市政府最高獎金獎勵的民辦學校之一。
此外,黃治武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積極參與推動霞山“1+7”功能片區建設,著力將職業教育、特長培訓等多元化教育資源整合,打造“產教融合”新模式,為湛江教育事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履職盡責善作為 為民發聲解民憂
2022年,黃治武當選為湛江市第十五屆人大代表。他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榮譽,如饑似渴地學習法律法規和履職知識,充分發揮來自人民、扎根基層的特點優勢,密切同人民群眾的聯系,見縫插針地走訪選民群眾,用心用情當好群眾“代言人”,真心真意當好群眾“服務員”,努力提高履職能力,增強履職實效,讓群眾獲得感更強、幸福感成色更足。
“作為人大代表,我們不僅要充分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訴求,還要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推動好的地方性法規、好的政策出臺,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系統優化和持續進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黃治武坦言,人大代表的身份,鼓勵他既要成為德技雙全的教育工作者,還要成為真正為群眾講實話、辦實事的人大代表。因此,他把“走基層”“深調研”作為“必修課”,經常走進基層開展調查研究,積極參與相關政策制定和調研,提出意見和建議,推動政府加大對教育資源薄弱地區和學校的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拓展與其他學校的合作交流,通過師資培訓、共享教學資源等方式,提升薄弱學校的教育水平。
黃治武深刻地感受到,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建議,不僅是對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呼的精準回應,更是有力推動地方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而“具有針對性”,是他提議案建議的立足點和鮮明特點。近年來,黃治武提出了《關于恢復湛江市森林公園部分公交線路的建議》《關于加快推進湛江市百蓬路改擴建的議案》《關于盡早謀劃全運會湛江承辦項目籌備工作的建議》等建議,均得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重視。閉會期間,他積極參加市、區人大組織的視察調研活動,切實做到人到、心到、口到,用實際行動詮釋人大代表的責任與擔當。
回顧履職歷程,黃治武深有感觸:“人大代表這一身份,賦予我更廣闊的平臺和更重的責任,我將繼續堅守初心使命,切實踐行‘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的莊嚴承諾,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為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