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在湛江海事部門安全保障下,“黎平潭”輪滿載40000方原油駛離烏石油田外輸單點駛往八所港。至此,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烏石油田群自2024年7月投產以來,累計外輸原油突破118萬立方米,液化石油氣與天然氣產量超9386萬立方米。
海事部門護航。
作為廣東省近淺海能源開發的里程碑項目,該油田群不僅實現“零事故、零污染、零傷亡”的安全佳績,更以“綠色開發+高效生產”的創新模式,為我國海上油田低碳轉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為國家能源運輸通道安全暢通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綠色基因貫穿全周期 破解生態開發難題
作為我國海上首個全方位綠色設計油田,烏石油田群從誕生就肩負著“生態保護與能源開發并重”的使命。其配備的國內首個自主設計建造極淺水外輸單點系統,直面多重先天挑戰:油藏品質差、單井產量低,且緊鄰湛江雷州珍稀海洋生物、湛江紅樹林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環保紅線高壓之下,技術團隊創新構建油氣海陸協同開發模式。
在能源供給端,“岸電替代海上燃油發電”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4萬噸,終端分布式光伏系統年發電量達100萬千瓦時,形成的“岸電+光伏”清潔能源矩陣,成為海上油田低碳供電的典范。生產環節更構建起全鏈條環保屏障:四級水處理工藝實現生產水“零排放”,VOCs處理設備與24小時溢油監測系統全天候運轉,為周邊生態織就嚴密防護網。
技術破壁激活潛能 油盆里挖出“氣寶藏”
高效開發的背后,是地質認知突破與技術創新的深度融合。烏石凹陷作為南海西部典型油型盆地,95%以上儲量為石油,天然氣資源一度被認為“寥寥無幾”。研究團隊打破傳統認知,發現凹陷中心傾油型烴源巖因埋藏深、熱演化程度高已進入大量生氣階段,經高強度勘探終于在“油盆”中探明可觀天然氣儲量,為中國海油湛江分公司2027年上產一千萬方油氣目標注入關鍵動能。
為打通“科研—生產”轉化堵點,湛江分公司推行的“雙跨”機制成效顯著:研究人員扎根一線破解生產痛點,一線骨干赴科研機關輪崗提升創新思維,雙向賦能催生多項實用技術。目前,生產水處理工藝改造升級持續推進,將進一步提升回注能力,通過補充地層能量助力原油開采效率提升。
執法人員遠程智慧監管。
政企協同筑牢防線 構建安全開發生態圈
安全高效開發的實現,離不開多方聯動的保障體系。湛江海事部門創新構建的“企業主體+海事監管+行業管理”三方責任鏈條,形成獨具特色的保障模式:全要素風險數據庫與隱患閉環管理機制確保問題整改100%落地;“四報三照一提交”動態監管模式實現全流程可控;陸海空天監控網與智能預警平臺組成“智慧瞭望”,一年來成功處置8次潛在險情;專業拖輪24小時值守與應急物資儲備,構建起30分鐘應急響應圈。政企聯合打造的“能源安全紅色聯盟”,更將安全文化深植每個環節。
如今,烏石油田群不僅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動能,其在生態保護、技術創新、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探索,正成為我國海上能源開發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