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臺風過境后的徐聞縣文化廣場,夜幕下巡邏警車閃爍的警燈與廣場上霓虹交相輝映,在廣場上,有些市民悠閑地散步,有些市民隨著廣場舞優美的旋律翩翩起舞,有些家長帶著孩子在“反詐漫畫長廊”前駐足瀏覽……
這是 "平安徐聞" 建設的生動畫面。近年來,徐聞縣以系統化思維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構建起“防控有力度、治理有精度、服務有溫度”的立體化治理網絡,從港口碼頭的智能監控,到田間地頭的“五老調解”;從云端平臺的數字治理,到夜間的“平安夜訪”,為縣域平安建設筑牢政法保障。
徐聞法院干警走進社區開展“樹蔭下”平安普法宣講。
全域防控,筑牢安全守護屏障
在徐聞的一些港區,記者看到物流園區安裝著360度鷹眼監控的警務崗亭格外醒目。作為連接海南島的交通樞紐,徐聞各港口將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作為平安基石,構建起“地面有巡邏、空中有監控、網絡有巡查”的立體化防控網絡。
打擊違法犯罪是維護社會平安的關鍵舉措,通過“春風利劍2025”專項行動,徐聞成功破獲涉毒、涉電信詐騙案件10余宗,搗毀詐騙團伙2個,有效遏制了違法犯罪活動的蔓延。
徐聞縣公安局筑牢“平安校盾”,深入校園及周邊區域開展安保工作,確保了涉校園重大案事件的“零”發生,讓師生們能夠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和工作。此外,縣公安局還利用新型警務運行模式,成功找回了不少迷失人員。
徐聞縣整合司法力量協同發力。徐聞縣法院設立“涉民生案件速裁庭”,2024年快速執結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156件,執行到位金額1200萬元;徐聞縣檢察院建立 “未成年人觀護基地”,對涉罪未成年人開展 "一對一" 幫教,重新犯罪率降至 3.2%;徐聞縣司法局組建 "候鳥律師團",為3萬余名外出務工人員提供遠程法律援助,累計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
基層善治,激活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
今年5月,徐聞縣綜治中心正式運行。綜治中心通過整合徐聞多部門資源,實現信息共享、協同作戰,有效提升了基層矛盾化解效率。徐聞縣通過“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這個“基層治理大腦”,整合了公安、司法、信訪等10多個部門數據,實現矛盾糾紛“一屏統管、一鍵派單”,建立多圖層電子版圖、大數據分析平臺、智慧應急指揮系統等功能模塊,極大程度提升了社會治理的精準性、高效性和協同性。
近年來,徐聞縣借鑒“楓橋經驗”,持續深化“1+6+N”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體系建設,全縣200個村(社區)落實“一村一輔警”制度,著力打造基層社會治理三個“1+N”體系及“1+15+200”多元化調解體系,成立縣級“五老”和事團1個,鎮街“五老”調解室15個,村級“五老”調解組織200個。
徐聞縣深入開展“平安夜訪”活動,縣鎮村三級干部積極參與,深入基層聽取群眾意見和建議,成功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和解決了民生訴求。2024年受理訴求事項2746件,辦結2697件,成功調解率達98%。
徐聞縣法院則通過多元解紛機制,成功調解了大量糾紛,減輕了法院的審判壓力,提高了社會治理效能。縣法院與縣婦聯成立婚姻家庭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引入多個調解組織和調解員入駐調解平臺,為當事人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糾紛解決途徑。
法治浸潤,培育基層治理土壤
近年來,徐聞努力建設“千村法治文化工程”,全縣200個村(社區)均建成法治文化陣地,既有圖文并茂的普法長廊,也有融入雷劇、舞獅等本土文化的法治演出,讓法律知識走進百姓生活。
通過創新法治宣傳模式,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普法矩陣。徐聞縣委政法委牽頭政法各單位,以法治文化墻、法治欄目、普法短視頻為載體,將憲法、民法典等法律條文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圖文案例。如今,在全縣的各個村(社區),都可以看到法治宣傳欄和法治文化墻。
徐聞縣司法局積極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提供服務,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縣司法局組織律師和法律工作者深入鄉村,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服務,幫助他們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經濟行為,防范法律風險。
徐聞縣政法系統還創新“5+15”立體化宣講矩陣,構建起覆蓋城鄉的法治教育網絡。由縣委政法委牽頭謀劃部署,縣委政法委、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等縣直政法單位各抽調人員組成5支宣講隊,緊扣國家安全、掃黑除惡、反詐防騙、防范邪教等主題,精心設計“法治小劇場”“以案釋法展板”“普法微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載體。
徐聞縣還組織平安宣講隊結合“平安夜訪”聯合村(社區)委會干部進村入戶普及法律法規知識。盤活鄉村涼亭、小賣鋪、文化活動中心、小廣場等場所資源,打造家門口的宣講講堂,不斷增強群眾的法治觀念,為構建平安鄉鎮(街道)、平安鄉村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