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湛江市小學語文教育落實“三個習慣”養成教育研討活動在廉江市第二十五小學舉辦,充分發揮廣東省基礎教育教研體系建設項目及廣州支教團的輻射引領作用,進一步推進我市小學語文教學與“三個習慣”養成教育的融合發展,更好地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在習慣養成教育課例展示環節,來自廣州市白云區黃邊小學、現于廉江市城南街道中心學校支教的廣州支教團團員曾靜老師為與會者們帶來小學語文一年級課例《文具的家》。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引領下,在閱讀課文和書寫漢字的過程中,自然滲透習慣養成教育,讓復習、朗讀、積累、閱讀、書寫、傾聽、表達、整理等習慣養成水到渠成。
活動還邀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主編之一、中國教育學會小語會原理事長崔巒,為大家帶來《進行以立德樹人為目的的“三個習慣”養成教育》的專題講座。崔巒指出,湛江市將“三個習慣”養成教育作為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可見湛江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他引經據典,結合實際案例,圍繞立德樹人的目標,從習慣養成的價值和內涵,提出了習慣養成的好策略,為我市語文學科落實“三個習慣”養成教育指明了方向。他建議,要培養孩子“識好字、寫好字、讀好文、說好話、養成好習慣”,注重家校協同育人,發掘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引導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運動習慣。
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當天下午,活動還開展了專題講座及互動交流,大家就新課標、新教材、新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內外閱讀銜接與習慣養成的實踐思考進行深入交流。
市教育局要求,全市教育系統要強化教研支撐,各地要充分發揮教研的專業支撐作用,充分發揮省教研體系建設項目、省市名師工作室等的引領輻射作用,依托項目組建教研共同體,完善三級教研體系建設,做實做細主題教研活動,在課堂教學中落實“三個習慣”養成教育,促“三個習慣”教育走深走實,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形成可推廣的湛江經驗。要深化課程融合,學校要將“三個習慣”納入課程建設的整體規劃,建議開發校本課程,立足課堂、融入生活、延伸課外,通過項目式的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讓習慣養成與文化傳承同頻共振。全體教師要將“三個習慣”融入課堂教學,持續推進習慣養成,要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以“三個習慣”為支點,撬動課程教學改革的新動能,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湛江學子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