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少年兒童圖書館舉辦“魔術儲錢罐”科學實驗小課堂活動,帶領同學們學習了解趣味光學現象,并動手制作“神奇的魔術儲錢罐”,感受科學的魅力。
大家一起動手,制作“神奇的魔術儲錢罐”。
有趣的光學現象
在生活中你們見過哪些光學現象呢?老師讓志愿者拿著一張方形白紙,中央插一根棍子,手持棍子然后轉動白紙,就看到了一個圓形的白色光影。白紙明明是方形的,卻呈現出圓形的光影,這就是光學現象的一種。此外,彩虹、海市蜃樓、水中折射等都屬于光學現象。
接著,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平面鏡成像現象,以及光的直射、反射、折射、散射等現象,并讓同學們通過觀看視頻了解光的傳播在生活中的有趣現象,讓大家明白了光學現象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聽老師講解實驗原理。
魔術表演的“障眼法”
活動現場最吸睛的當屬老師的“魔術表演”。只見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一個已經完成的實驗成品,眼前的罐子里空空如也,然后老師把幾個硬幣從小孔投進儲錢罐里,可當硬幣掉進儲錢罐后,同學們看到儲錢罐里仍然是空的,硬幣不見了!同學們面面相覷:硬幣去哪里了呢?
這時老師賣了個關子,并沒有馬上告訴同學們答案,而是讓大家通過制作實驗去尋找謎底。
通過制作實驗,同學們明白了:其實投進去的硬幣就在罐子里,只是眼睛被鏡子“欺騙”了,以為儲錢罐里是空的。
原來儲錢罐里斜放了一面鏡子,鏡面朝窗口,鏡面上反射出存儲錢罐的一半,我們從窗口看進去,就產生了錯覺:這是一個完整的儲錢罐。當我們把硬幣丟進去時,我們以為硬幣是可以看見的,但其實是掉入了鏡子背面的空間里,所以硬幣是看不見的。
“魔術儲錢罐”做好啦!
原來只是視錯覺
在最后的總結環節,老師向同學們分析了實驗中的科學原理。
魔術儲錢罐是運用了平面鏡成像和視錯覺原理,平面鏡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光線的延長線的交點形成的,所以平面鏡中的像是虛像。虛像與物體等大,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所以像和物體對鏡面來說是對稱的。視錯覺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于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也就是說,眼睛被光學現象“欺騙”了。
按步驟制作。
市九小四年級的梁志啟同學在完成科學實驗后,表示要把魔術儲錢罐拿回家當零錢罐,把零花錢存起來。
市二中四年級的丁望舒同學說,要把魔術儲錢罐向身邊人展示,并給他們表演“硬幣消失”的魔術,讓其他人都大吃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