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千年古商埠邂逅人工智能,當百年騎樓街迎來機器人舞獅……2025年“五一”假期,湛江市赤坎區精心打造“鮮美湛江 魅力赤坎”文化旅游推廣季系列活動,為各地游客獻上一場精彩絕倫的文旅盛宴。
2025年“五一”假期,赤坎區共接待游客約53.98萬人次(約54萬),同比增長19.53%,總游客接待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其中,赤坎金沙灣觀海長廊在全市景區游客接待量中排名第一,赤坎老街排名第二。旅游總收入達3.62億元,同比增長27.46%,旅客人數和旅游總收入均刷新歷史紀錄。
此次五一,赤坎憑借289場次(項)活動、53.98萬游客接待量,交上一份“文旅+科技+服務”的創新答卷,讓“舊”時光與“新”體驗在北緯21度的海灣畔擦出耀眼火花。這不僅是赤坎區多年文旅深耕的華麗升級,更是科技與文化深度融合、傳統與現代融合的生動體現,標志著赤坎文旅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科技賦能:沉浸式體驗引領文旅新風尚
◆ 老街新韻:科技與傳統交織的奇妙之旅
今年“五一”,赤坎區文旅融合熱度高漲。在赤坎老街,游客李女士和孩子體驗AI拍學機,古老騎樓街景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成為“鮮美湛江 魅力赤坎”文化旅游推廣季的鮮活注腳。
機器人表演:活動以科技為筆、文化為墨,深度對話傳統與未來,讓千年商埠重煥生機。騎樓街上,機器狗舞獅、機器人變臉表演每日上演,科技與傳統的碰撞讓老街充滿趣味。
飛拍共享:飛拍共享項目為游客定格老街提供新視角。游客通過手機掃碼,無人機搭載高清攝像頭,以“一米跟隨,環繞拍攝、一鍵成片”的先進技術,從空中捕捉老街、金沙灣的風貌與人文,為游客留下獨一無二的旅行視頻。
科技文旅展覽:百年地標廣州灣商會會址變身“科技文旅體驗中心”。整點上演的“鋼鐵舞團”表演中,工業機械臂剛柔并濟的舞蹈震撼人心。二樓數智文旅街區科技感十足,國內首款量產AI拍學機讓游客沉浸式體驗,AI閱讀空間通過語音交互推薦書籍,讓閱讀更生動有趣。
◆ 載人級無人機首秀:開啟低空旅游新體驗
金沙灣畔的“天空之城”低空飛行展示成為焦點。游客手持特制“登機牌”進入模擬候機區,全球首款載人級無人駕駛飛行器EH216 - S靜靜佇立,流線型機身在陽光下閃耀銀光。據悉,這款飛行器未來將在赤坎推出常態化低空旅游服務,游客可定制“日出巡航”“夜景航拍”等個性化航線,以獨特視角領略城市魅力。
◆ “AI智走秀”:科技讓健身更有趣
奧運女神廣場舉辦的“全民健身AI智走秀”活動中,游客與機器人“小湛”一同沿著濱海綠道健走。“小湛”不僅領跑,還與游客互動,遇到拍照點會主動“擺姿勢”。來自東莞的游客林女士表示:“平時不愛運動,今天跟著機器人走了很久,一點都不累。”
◆ “星辰大海”夜游:沉浸式視聽盛宴
夜幕降臨,赤坎的“星辰大海”夜游互動點亮城市夜空。“紅嘴鷗”游船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緩緩前行,游客憑欄欣賞兩岸金沙灣的夜景,高樓大廈霓虹閃爍,光影倒映海面,宛如絢麗畫卷。
赤坎區依托中心城區區位優勢,推進低空經濟與人工智能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落地。“天空之城”活動是赤坎“科技塑旅”的典范,以低空飛行串聯歷史街區與濱海景觀,從科技視角重塑城市文旅敘事,讓千年古商埠魅力常新。
文化深耕:激活城市歷史記憶
◆ 十二座文博展館:解鎖古商埠記憶
“五一”期間,赤坎12座特色文博展館成為文旅熱門打卡地。在湛江記憶非遺館,游客可親手拓印雷州石狗圖案,感受國家級非遺魅力;赤坎區博物館內,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木偶操縱技藝,讓傳統藝術煥發生機;黎民偉舊居裝飾著電影元素,泛黃膠片里的赤坎老街影像,讓年輕人觸摸歷史。此外,川劇變臉表演首次走進靜園,表演者精彩演繹贏得陣陣掌聲,表演者張師傅稱:“傳統藝術與科技結合,讓川劇在嶺南找到共鳴。”
◆ 戲社里的時空對話:粵劇雷劇共譜華章
五一期間,赤坎街頭熱鬧非凡,大昌戲社更是焦點所在。清晨,老戲迷早早等候;年輕游客和家庭游客紛至沓來。臺上演員水袖翻飛、唱腔婉轉,臺下座無虛席,快門聲與喝彩聲不斷。晚風輕拂,歡笑聲飄向夜空,古戲臺在熱鬧氛圍中重煥生機。
◆ 赤坎夜未央:多元夜生活體驗
民謠音樂會:靜園里,民謠歌手懷抱吉他淺吟低唱,旋律清新治愈。歌手與觀眾互動分享創作故事,引發共鳴。
搖滾派對:七號碼頭搖滾派對氛圍熱烈,樂隊全力演出,激昂鼓點、震撼吉他聲與主唱爆發力十足的嗓音交織,點燃全場氛圍,游客盡情享受赤坎夜晚魅力。
露天電影:中山二路步行街的露天電影在暮色中展開,游客舉著手機定格畫面,感受跨越時空的懷舊氛圍。來自上海的王小姐表示:“這種‘沉浸式’懷舊讓人仿佛回到父母輩的青春歲月。”
◆ 非遺課堂:觸摸非遺文化溫度
在赤坎老街的非遺課堂,游客體驗“可吃可玩”的非遺。烤雞仔餅教室里,孩子們跟著師傅學做傳統餅食,烤箱打開,餅香四溢;拓印工坊里,中學生小李親手拓印雷州石狗圖案,他感慨:“以前覺得非遺遙遠,現在親手制作,才知道工序里藏著智慧。”
服務升級:細節之處見真章,全域旅游更貼心
為讓游客游玩省心,五一期間,赤坎區繼續推出“掌上游玩服務”小程序,整合活動攻略、實時客流、智能導航等功能。游客掃碼可查看280余場活動的時間、地點和預約情況,還能領取“美食優惠券”“旅拍折扣券”等福利。
赤坎老街,身著紅色馬甲的志愿者成為一道風景線。他們在AI旅拍點幫助老人操作設備,在文博展館為親子家庭講解展品,在交通節點引導車輛停放。志愿者小陳表示:“看到游客開心,覺得工作特別有意義。”據統計,五一期間900余名志愿者參與服務,累計提供咨詢、引導等服務超萬次。
產業升級:“全域生態”,赤坎文旅的進階之路
老街集市和金沙灣廣場的“跨次元快閃店”成為消費熱點。AI設計的廣州灣商會館圖樣雪糕、機器人制作的咖啡、“漫畫穿越照”打印等項目,日均營收超2萬元。攤主王女士稱:“這些科技文創產品好看好玩,能讓游客把赤坎記憶‘帶回家’。”
數據顯示,五一期間赤坎區累計接待游客約53.98萬人次,同比增長19.53%;旅游綜合收入突破3億元,創歷史新高。“科技+文化”的組合成功吸引“Z世代”關注。
千年商埠的“雙向奔赴”:傳承與創新書寫未來
當機器狗舞獅與傳統醒獅同框,當AI眼鏡里的歷史講解與老茶館的粵曲共鳴,今年“五一”,赤坎以精彩活動詮釋“傳統與現代共生”的文旅哲學。百年騎樓成為科技背景板,AI技術成為講述歷史的新語言。
從“地面漫步”到“空中遨游”,從“非遺體驗”到“AI互動”,赤坎的“五一”文旅升級不僅是活動的成功,更是城市發展理念的彰顯。科技種子在歷史沃土扎根,千年商埠以開放包容姿態,朝著“AI滲透之城示范景區”目標邁進,在傳承與創新中書寫未來文旅新篇章。(來源:赤坎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