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一庭開展金融普法活動。 受訪者供圖
他們,先后榮獲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個人、全國涉軍停償工作先進個人等40余項集體和個人榮譽,用三年審結4530件民生案件的溫情裁量,讓涉軍維權的“湛江經驗”向全省推廣;他們,以“如我在訴”的躬身之姿,在湛江鐫刻下司法為民的深藍印記。他們,就是湛江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如下簡稱民一庭)。
審判提質效 司法護溫暖
走進民一庭,這里不僅各級榮譽滿滿,更掛滿了來自群眾的錦旗。民一庭始終將民生案件審判作為核心工作,近三年審結婚姻家庭、民間借貸等案件4530件,人均結案1133件,辦案質效穩居全院前列。
“如何高效地實現公平正義,始終是審判工作的生命線。”民一庭庭長馮小瑤告訴記者,民一庭始終把案件質量放在首位,突出抓好辦案細節監管,嚴格審判程序,在“查明事實、實質化解、定分止爭”上狠下功夫,實現結案數量多和質量好的雙贏局面。提煉256條裁判規則,并開展6場專題培訓,有效促進全市法院對口民事案件被發改率下降,最大化實現“類案同判”。
聚焦軍人軍屬合法權益保護,架起“軍民魚水情”的“連心橋”。推動構建“一中心多站點”司法擁軍體系,3件典型案例入選最高法及廣東法院維權典型案例。
法治助振興 多元解糾紛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民一庭積極發揮人民法庭基層解紛前哨堡壘作用,指導全市基層法庭根據實際情況,打造出一個個特色服務平臺:青平法庭建立大項目糾紛化解機制,護航清潔能源產業發展;曲界法庭依托RCEP菠蘿產業法官工作室開展9次專項服務;石嶺法庭通過民營企業糾紛化解工作站促成28件糾紛和解。推動“無訟夜市”在麻章區101個村落地,聘任村支書擔任調解員化解糾紛268件,獲央視等央媒聚焦報道。
打造群眾身邊的“調解室”,從“家門口”走到“心里頭”,民一庭在全市內推動“法庭+代表”聯動機制。指導吳川法院聯合28個部門設立6處聯合調處工作室,化解糾紛1066宗,涉案金額4041萬元。同時,建立省際協同治理機制,促成廉江法院與廣西兩地5個邊界法庭開展聯合調解、送達48次。
打好組合拳 護航顯擔當
強化聯動協同,賦能金融法治,民一庭打出了一套“組合拳”。針對信用卡糾紛頻發現狀,該庭向金融監管部門等發出司法建議,使貸后管理不到位等行業問題得到有效整治,全市法院新收信用卡糾紛案件同比下降40.57%。聯合金融監管部門簽署金融糾紛訴源治理協同合作框架協議,建立金融糾紛多元化解統籌協調機制,在基層法院掛牌設立全省首家縣域金融糾紛多元化解中心,強化金融糾紛源頭治理。
有力防范化解金融風險。該庭審結涉金融機構重大一審案件65件,總標的額283.54億元。打造金融類案智審平臺,與多家金融機構及其10余家支行、律師事務所對接智審平臺起訴工作,運行平臺立案5047件,結案4255件,全國統一送達10043件,自動生成法律文書41378份。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