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雷州覃斗鎮流沙灣海域,南雁海洋牧場的金鯧魚豐收。
4月14日7時40分,雷州覃斗鎮流沙灣海域風平浪靜,南雁海洋牧場47口深海網箱整齊排列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深耕“藍色糧倉”,生動演繹著一場深海養殖的“四季接力”。
養殖工人兵分兩路,一路起網捕撈去年秋季投苗的金鯧魚,另一路則投放今年首批16萬尾金鯧魚苗,春收與春種同步進行,奏響節奏明快的深海養殖“協奏曲”。
向深海網箱投放金鯧魚苗。
下網捕撈金鯧魚。
下網、圍網……春收捕撈現場,隨著漁網收攏,銀光閃閃的金鯧魚翻騰躍起。這批魚于去年9月投苗,經過半年生長,單尾均重超1斤,肉質緊實、鱗片鮮亮。當日收獲量共計2萬余斤,這批魚將通過冷鏈運往粵港澳大灣區市場,讓大灣區民眾品嘗到來自湛江海洋牧場的“鮮味”。
漁網收攏,收獲沉甸甸的金鯧魚。
春苗投放現場同樣熱火朝天。一筐筐體長超2寸的金鯧魚苗被倒入網箱,開啟新的生長周期。據了解,今年首批16萬尾金鯧魚苗是從海南購買的,魚苗上市早、個體大。接下來一個月,南雁海洋牧場將陸續完成春苗投放,確保5月初全部投放完畢。
南雁海洋牧場的深海網箱。
清明過后,流沙灣海域水溫回升至25攝氏度以上,為魚苗生長創造了良好環境。“水溫達標后,我們立即投苗,精心把控養殖節奏,這批魚苗將在國慶節前后收獲,實現春苗秋收與秋苗春捕的雙季輪作無縫銜接,讓四季都有穩定產出。”南雁海洋牧場負責人說,春苗將在5月進行分網。隨著魚體生長,整個養殖周期需更換5次不同規格網箱。5個月后,首批春苗單尾重量穩定在1斤左右便可捕撈,屆時立即開啟新周期,如此循環往復,實現“四季循環產供”。
把捕撈上來的金鯧魚轉運。
春收與春種“同框”的背后,是新質生產力的迸發。近年來,雷州市聚焦“藍色糧倉”建設,將深海養殖作為實施“百千萬工程”、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流沙村從單一珍珠養殖向“珍珠+金鯧魚”雙輪驅動轉型,養殖戶借助精準環境調控、生態管理等現代技術,努力實現“四季循環產供、生態經濟雙贏”。
金鯧魚苗。
放眼湛江,全市正依托廣袤海域,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打造海洋優勢產業,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特色型現代海洋城市,全力打造“海上新湛江”。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