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CCTV-8與騰訊視頻X劇場熱播的現實題材劇集《棋士》以其獨特的敘事視角和深刻的人性探討,為2025年春季熒屏增添了一抹亮色。該劇以圍棋為引、人性為核,講述了一位普通圍棋老師崔業因一場意外卷入罪案,逐步走向犯罪深淵的故事。
命運悲劇的背后,是對人性的深思
劇名“棋士”暗藏深意。該劇導演房遠、高妮妮在接受新華網專訪中解釋道,“士”象征崔業堅守的價值體系,而時代巨輪下,他的信念逐漸崩解,成為被命運圍獵的“困獸”。而圍棋中的黑白棋子,則代表著人性的兩面。崔業在棋局上的天賦和執著,與他在生活中的迷茫和掙扎,形成了鮮明對比,也更凸顯了人性的復雜。
《棋士》以圍棋為引,構建了一個關于人性、命運與選擇的復雜世界。劇中,崔業本是一位平凡的圍棋老師,卻因一場信用社搶劫案被迫卷入犯罪漩渦,其內心的掙扎與價值觀的轉變,成為了劇集的核心看點。妻子對逃離小城的渴望、兒子患病卻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周遭的功利風氣,哥哥讓他感到窒息的掌控欲,對他生活的侵入,共同構成壓垮人性的稻草,崔業一步步從“棋士”淪為“棋子”……直至得知自己明明有能力,卻因為對手“一包白糖”的賄賂,失去了進入省隊的資格,直至被一個所有人都認為是“好人”的人丟進海里。崔業的價值觀徹底崩潰了。導演認為,他的價值觀的崩潰是他轉變的關鍵。
“崔業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惡人。”導演表示,他的選擇,是生存壓力與尊嚴喪失的多重擠壓下的結果,“他最大的問題是他自己的問題,崔業不是被社會逼瘋的,而是被自己逼瘋的。”導演希望展現的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的經歷、遇見的人、遭遇的事,都會影響并重塑他。種種遭遇下,崔業深陷價值觀崩塌的掙扎之中,這種掙扎也正是導演希望觀眾看到的對人性深度的挖掘。從“掌控棋局”到“被執念反噬”,觀眾在感嘆崔業命運的同時,對人性亦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敘事創新,生活流與罪案劇的完美融合
與傳統罪案劇聚焦“兇手是誰”不同,《棋士》以“人物命運的懸念”為核心,采用“遇人則慢,遇事則快”的敘事手法。導演解釋:“生活場景放慢節奏,讓觀眾沉浸于角色內心;罪案情節加快節奏,強化戲劇張力。”這種張弛有度的處理,既為人物選擇提供邏輯支撐,也通過伏筆層層推進命運轉折。
22集的篇幅選擇亦服務于群像刻畫。劇中不僅聚焦崔業、崔偉兩兄弟,還刻畫了與夏生春生兄弟以及夏雨等配角的人生困境,通過群像折射社會轉型期的集體焦慮。“人物的命運是永遠不會讓觀眾失去耐心的。”導演坦言:“若只拍犯罪爽劇,8集足夠了。但我們更想展現的是在那個社會迅速發展,新老價值觀更迭的時代下,一群人的命運交織和他們的人生走向。”
在導演看來,人物正是長劇的優勢和核心所在。在快節奏、碎片化的時代里,盡管短劇、微短劇能夠將最強烈的沖突用最簡潔的方式呈現給觀眾,但長劇給了創作者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深入塑造人物,讓觀眾能夠跟隨角色一起經歷成長、變化,感受他們的人生起伏。
對于《棋士》來說,人物同樣是推動劇情發展的核心動力。“我們想要的是,讓觀眾在跟隨崔業、崔偉等角色的命運起伏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實與殘酷,思考人性的善與惡”,導演說。(文/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