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央視金牌欄目“走遍中國”專題片《古城新顏——湛江》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播出,生動介紹了雷州半島的悠久歷史、深厚底蘊和傳承創新,雷州曲街建筑群、赤坎老街、邦塘村、雷州窯、雷州石狗等元素先后出鏡,受到廣大觀眾、網友關注和好評。
雷州曲街。記者 李嘉斌 攝
在該專題片中,伴隨著雷州半島的秀美風光和豐富多彩人文鏡頭,央視主播娓娓道來:湛江的文脈在哪里?它是雷祖祠的神秘,是三元塔的威嚴,是赤坎老街的青石板路,是曲街的騎樓建筑,是邦塘村古老的民居,這些古跡如同歷史的見證者,默默訴說著湛江的滄桑歲月。文脈鑲嵌在古老的遺存之中,也藏在鮮活的市井生活中。雷劇的高亢激昂、石狗的神秘傳說……這些非遺與生活交融在這里代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湛江地方文化。
雷州曲街建筑群被稱為“南洋風建筑”,近年來,曲街改造項目啟動,政府采取“還原+融入”式打造,不僅修復了缺失的建筑,還充分考慮居民的生活需求,融入新興業態。在改造過程中,本地的匠人和工藝成為“還原”的關鍵。廣東省級灰塑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參加古建筑修復、創作已有30多年,他的手藝和心血遍布雷州的各個古街區、古村落。改造后的曲街,不僅保留了巴洛克風格的浪漫與雷州傳統民居的質樸,還引入了非遺展示、休閑旅游等新元素。
赤坎老街也在改造中重煥生機。赤坎老街的歷史可追溯至宋代,從古商埠到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商業重鎮,留下的十個古碼頭,既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見證,也是赤坎人的鄉愁所在。如今,通過微改造,廣州灣商會舊址變身為“小林漫畫藝術交流空間”;深宅大院靜園經過修繕,活化為“歲月如光”主題展覽館;老舊的“染房街”被打造成非遺文創一條街和特色民宿,讓游客們可以進行沉浸式的文化體驗。老街改造后,還吸引了很多來創業的年輕人,也有很多老住戶將自家老房子改建開發,活化成各種充滿時尚浪漫氣息的小店。
央視節目視頻截圖。
邦塘村是雷州十大古村之一,自1996年成立古民居保護小組以來,一直致力于古民居的保護與文化傳承。保護小組副組長、八旬老人李保衛協助政府修繕“居由軒”和公祠,收集整理家族歷史資料。村民李祖校用了近20年自費收集整理古書文獻,建立了家庭圖書館,收藏了3萬余冊與湛江歷史文化相關的古籍文獻,并計劃將村里以前的藏書閣重建辦成一個文化館,將自己收藏的圖書文獻在其中展示。
雷州窯是廣東四大窯系之一,曾在唐宋元時期經海上絲綢之路對外出口貿易,盛極一時。明代禁海后停止生產。經歷斷代后的雷州窯,近年來在政府與民間力量的共同挖掘下,重新走進了大眾視野。七旬老人洪家生耗時3年,走遍雷州200多個窯址,收集了上萬件雷州窯瓷器和瓷片。他將自家老宅擴建為博物館,還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雷州文化。文脈的綿延總會在廣闊的民間匯溪成河,這需要人們心懷虔誠,與此同時,也需要有人敢于創新,另辟蹊徑。
雷州石狗是漢、越文化融合的產物,經歷了祖先崇拜、圖騰崇拜、守護神的發展過程,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吉祥與平安的象征。如今,雷州石狗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色。“90后”海歸陳苗辭掉銀行工作回鄉創業,從一個時尚都市白領變身成傳統文化創新者,成立了雷州石狗非遺傳承工作室,將傳統石狗形象與現代設計相結合,讓古老的遺存變成了青春感十足、潮味滿滿的時尚文創,不斷探索著傳統文化傳承的守正創新之路。
湛江的文脈傳承就像一條永不斷裂的紐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綿延不斷,生生不息。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