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持續攀升,停車供需矛盾日益尖銳,“停車難”“停車亂”成為市民出行的煩心事。如何切實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成為城市管理方面一個重要課題。市人大代表董貴華建議,合理化設置智慧化收費停車區域,提高城區有限泊車資源使用效率,緩解停車難困境。
董貴華認為,停車難問題關系到一個城市的形象,關系到營商環境,關系到民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關系到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他建議,政府部門要科學規劃停車設施,根據區域劃分逐步完成停車位供需情況調研,為提升城市停車設施規劃水平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撐。利用大數據挖掘城市動態交通信息,推動城市停車場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同時考慮到電動車的大眾化,要預留一定比例的充電樁設施。對城區邊緣人流量不大的區域,取消設置停車收費區,采用宣傳引導的方式加以解決。
為優化停車資源利用,提升停車管理效率,董貴華建議采用差異化、階梯式的收費標準,例如商超、醫院、學校、城市綜合體人員密集區、車輛密集區等地方,可以適當提高收費標準,讓市民從考慮經濟性的角度出發來決定是否開車出行。
充分挖掘停車資源,推行“錯時開放”政策,對于公共建筑的停車設施在晚間對外開放,并實行有償使用,同時在安全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鼓勵居民小區的停車場對社會有償開放,以誰服務誰收益原則實行共贏。圍繞學校、醫院、辦公、商圈等停車矛盾突出區域,通過鼓勵項目配套建設、單位自有用地建設泊車區域等等方式來增加有償的停車位供給。進一步強化集約利用,建設、升級改造一批立體、地面、地下公共停車設施(包括停車樓、機械式立體停車場),提升停車資源覆蓋率。
董貴華認為,政府還要進一步強化停車宣傳引導,加大行政執法力度。大力宣傳和倡導“綠色環保、低碳出行”以及文明規范停車,鼓勵步行以及選用自行車、電動車或公交車等環保交通工具出行。加大執法力度,推動形成“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嚴格違停、占用公共停車位的管理,引導培育公眾的良好停車習慣,為提升居民出行效率提供保障。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