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個“國際勞動婦女節”如約而至,湛江各行各業涌動著女性人才的創造活力與擔當精神。在科技攻關的最前沿,她們應對挑戰、潛心研究,攻克一個個難關;在鄉村振興的沃土上,她們掌握一技之長,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在創新創業的浪潮中,她們勇于創新、突破自我,展現自信自強的動人風采……
近年來,湛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論述,全面部署開展“人才工作提質年”行動,樹立“大人才觀”,調動社會各層面人才力量,建機制、搭平臺、優服務,貫通女性人才選育管用全鏈條,組織、婦聯、科技、人社等部門協作聯動,推動形成女性人才積淀與湛江城市發展同向并行良好氛圍,為湛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奉獻“她”力量。據統計,目前我市女性高層次人才占比達44%。大批中青年女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創新體制機制 激發敢為“她動能”
為進一步激發女性人才創新活力,營造女性成長成才、施展才華的良好環境,湛江市持續出臺有利于女性人才發展的政策,推動各地各單位采取積極措施,促進女性人才成長。
湛江市“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提出,要堅持性別平等、機會平等,為女性人才成長進步、施展才華、發揮作用創造更好環境,努力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女性人才。
《湛江市婦女發展規劃(2021—2030年)》部署推進巾幗人才強基培優工程,引導女性人才尤其是女性青年人才從事科學和技術研究,加快女性人才參與重大科研項目、繼續教育和專業培訓的機會。
湛江深入實施“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人才振興計劃”,支持更多女性人才參與產業“卡脖子”技術難題攻關,發揮海洋產業人才培訓基地作用,進一步提升女性人才技能水平。
此外,湛江發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的作用,針對性提供技能培訓、柔性引才、技術指導、人才交流等服務,促進女性人才與產業發展相對接。
根據《湛江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及人才卡服務實施辦法》,湛江市已為7000多名各類優秀女性人才辦理了“高層次人才卡”,加強對女性人才的服務和關懷,持續優化女性人才工作生活環境,小小卡片,傳遞的不僅僅是服務,更傾注對女性人才的尊重。
聚焦高校畢業女大學生群體,湛江大力開展“巾幗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加強政策宣傳推廣,為女性人才儲備蓄力,為創業就業發揮示范效應。5年來,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不斷提高,性別結構趨于平衡,這為更多女性成長為高層次人才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新時代,女性人才規模持續擴大,素質顯著提升。湛江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女性人才作為人才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下一步,湛江將繼續充分發揮女性人才在各領域的優勢,推動職能部門持續為全市女性人才發展進步搭建平臺、挖掘資源、打造陣地、提供支撐,致力為全市高質量發展集聚更廣泛的人才資源。
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王鋰韞(左三)帶領團隊開展科研工作。
科技自立自強 撬動創新“她智慧”
近年來湛江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巾幗行動”落地見效,為全市女性科技人才搭建平臺、創造條件、提供幫助,為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女性力量。
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方面,湛江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創辦企業實施科技成果產業化,對于技術成果交易、產學研合作給予政策補貼,同時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創辦企業加大科研投入,按照“精準施策”原則,劃分企業類型,分梯度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作為湛江市高層次人才,嶺南師范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副院長王鋰韞,通過廣東省“揚帆計劃”“緊缺拔尖人才”和湛江人才政策的選拔來到湛江。當前她主持國家和省、市多部門多個重要科研項目,已在行業核心刊物發表論文34篇,制定規范化南藥種植標準,推動技術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制藥高級工程師蔣桂香是廣東雙林生物制藥有限公司質量總監,她深研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新工藝的研究及產業化”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血漿綜合利用技術——人血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類產品生產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獲湛江市科學技術獎,“壓濾工藝分離人血漿蛋白的方法”獲得廣東省發明專利金獎。她還將其他研發產品出口多國,為國內及國際友人的健康貢獻了力量。
湛江屬臺風多發地區,科技創新是氣象事業發展的驅動力。湛江市氣象局工程師符靖茹和李勤英通過人才政策引進落戶湛江,主要從事天氣預報、專業氣象服務及氣象防災減災等工作。多年來在防御暴雨、臺風、強對流天氣等各項氣象服務過程,她們出色完成預報預警服務工作,取得多項氣象科技創新成果,以過硬的技術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國有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女性人才在其中勇挑大梁。作為湛江市高技能人才專家庫專家,王元芬是國有企業湛江港集團散雜貨分公司維修中心維修二隊副隊長、高級技師。她參加工作29年來,一直奮戰在港口生產一線,練就一身過硬技術本領。近年來,在技術創新方面,她每年都有技術創新項目獲得技術創新成果獎和國家實用性發明專利。
“女性科技人才隊伍規模逐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能力顯著提升,但從總體上看,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還可以進一步激發。”市婦聯有關負責人表示,女性科技工作者和女性創業者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婦聯有責任有義務為女科技工作者干事創業創造更好的條件。
王元芬(中)開展日常維修工作。
投身數字經濟 點燃發展“她成就”
湛江舉辦“巾幗優品”女性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引領全市廣大女性積極投身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優選并推廣涵蓋數字產品制造業、數字產業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等五個領域的創新項目,構建特色鮮明的“她經濟”流量生態。
廣東海洋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院長彭小紅教授,以國家級專業建設、國際認證、產教融合等標志性成果,成為粵西高等教育與產業升級的重要推動者,為地方高校新工科改革提供“海大方案”,持續賦能區域高質量發展。她主導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成功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并率先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填補粵西地區該領域國家級認證空白,為區域工程教育樹立標桿。
在教學改革中,彭小紅首創“1+3+6+N”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獲2024年廣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近三年指導學生斬獲“互聯網+”“挑戰杯”等省級以上獎項867項,孵化企業36家,其中廣東凡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年營業額突破50億元,成為華南互聯網行業新銳。在科研領域,她攻克智慧養殖關鍵技術,研發的“陸基智能投喂系統”獲廣東省工業軟件科技二等獎,在10余家企業應用后新增利潤超7500萬元,推動水產養殖效能提升60%,助力綠色低碳轉型。
嶺南師范學院教授高秀娥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領銜團隊攻克生物電阻抗分析(BIA)技術難題,首創基于生理信息熵的人體成分建模方法,建立首個中國人種特異性健康數據庫,填補國內體脂率、內臟脂肪等16項核心指標精準檢測空白。其研發的孕期營養閉環干預系統,使妊娠期代謝綜合征發病率顯著下降,構建的“檢醫結合”云健康管理平臺覆蓋全國數十家醫院,近三年服務超4200人次,節省醫療成本逾2000萬元。
在糖尿病防控領域,高秀娥創新開發多模態機器學習預測模型,揭示II型糖尿病風險因果網絡,獲國家發明專利5項,發表SCI論文10余篇,研究成果達國際領先水平。主持參與國家863計劃、省重點專項等科研項目10項,獲省科技進步獎3項,教學成果獲廣東省一等獎,牽頭建設省級一流課程及教學團隊。目前,她帶領的團隊正推進“數據—AI—遠程干預”全鏈條數字療法平臺建設,為《健康中國2030》提供關鍵技術支撐,推動個體化醫療邁向新高度。
廣東移動湛江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詹艷桃深耕信息科創領域27載。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她圍繞湛江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打造“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面對千行百業的多元化需求,她深度挖掘行業運營潛力,整合優質資源,為湛江數字政府建設、智慧城市發展、社會治理優化、城市管理精細化以及信息惠民能力提升等做出了卓越貢獻。詹艷桃重視女性員工的成長,搭建寬廣大舞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巾幗轉型。憑借卓越成就,她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等稱號。
重點產業發展 閃耀奮斗“她力量”
放眼湛江,一股日漸壯大的“巾幗力量”在重點產業最前沿沖鋒陷陣,她們在南藥產業、海洋漁業、農業產業、創新創業等各個領域作出杰出貢獻,充分彰顯出巾幗之智。
近年來,湛江全力打造國家“藍色糧倉”,加快建設全國現代化海洋牧場示范市。瞄準家鄉定位,“海邊姑娘”梁欣穎返鄉創業,選擇了發展壯大現代金鯧魚產業作為奮斗的方向。2021年,她成立湛江市海邊姑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經營水產業,推動金鯧魚“游向”全國人民的餐桌。魚苗、飼料、養殖、加工、銷售,她點點學;從近海木排到深海網箱,她一步步挺進深藍;從產品研發、包裝設計、多樣化食材加工、深加工產品創新、市場營銷推廣等,她堅定走起自主品牌之路。
投身金鯧魚產業的8年里,梁欣穎經歷過金鯧魚價格的高峰和低谷,深知金鯧魚品牌打造的重要性。為規避風險,她成為雷州流沙村首個購買海洋牧場保險的養殖戶,陸續帶動身邊不少養殖大戶購買保險,共同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如今梁欣穎已擁有58個深海網箱。“養殖規模達到一定的量,就要做好全產業鏈,包括品牌運營在內。”2022年以來,梁欣穎試水短視頻,自學剪輯。投苗、看魚、換網、豐收、參加論壇,一個個鮮活的工作場景被記錄下來,通過網絡世界傳播出去,讓越來越多人了解金鯧魚,致力于擦亮湛江“中國金鯧魚之都”的招牌。
具有博士學歷的朱宇珍現任湛江灣實驗室黨委委員、主任助理兼科研發展部部長,主要從事科研管理及成果轉化工作,圍繞海洋生物的高價值化利用及現代化海洋中藥開發等方向開展研究。當前她主持省市項目8項,參與國家及省市級項目多項。
在建設現代海洋牧場方面,朱宇珍帶領團隊充分用好湛江灣實驗室平臺,在科研布局方面探索全產業鏈創新,從養殖裝備、養殖智能化、優質魚類育繁推、養殖魚類精深加工、能源自供給、養殖服務保障、通信及大數據等板塊的多個關鍵技術進行平行攻關,同步創新。在成果轉化及產業孵化方面,她積極探索“實驗室+平臺公司”模式,以龍王灣公司為依托,聚集湛江灣實驗室和龍頭企業打造海洋牧場創新聯合體,在研發轉化、招商引資和產業升級等方面發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和資金鏈的“四鏈”融合,構建高水平海洋牧場產業發展格局。
陳小芹是新時期技術型、知識型、創新型產業人才,參加工作25年來,她以敢為人先、攻堅克難的創新意識,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鋼鐵巾幗”。
2014年1月,陳小芹被委以重任,在湛江恒翔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發展過程中,她敏銳地察覺到數字經濟的潛力,大力推動自動化堆焊焊接與數字技術融合的智能化生產線發展。這一數字化轉型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關鍵引擎,公司制作的山西太鋼熱軋廠中厚板生產線輥類項目、湛江三高爐焦爐爐柱項目、河南寶武鋁業熱軋延長輥道項目等被評為省、市的高新技術項目。
“菠蘿的海”喜迎豐收季,吳建連挑擔收成菠蘿。
服務“百千萬工程” 鍛造基層“她先鋒”
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深入實施鄉村巾幗追夢人計劃和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在湛江鄉村振興中,涌現出一批鄉村巾幗追夢人、基層巾幗先鋒,她們在鄉村綠化、“美麗庭院”建設、“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建設、鄉村產業發展等方面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高級農藝師李曉菲就職于嶺南師范學院,主要從事“百千萬工程”校地對接及技術服務工作。她圍繞助力“百千萬工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積極開展產業發展科技支撐、基層人才培養培訓等工作,深入一線開展調查研究,為農戶解疑釋惑、提供技術指導與幫扶。
圍繞玉米新品種選種“水菠蘿”綠色防控技術、春耕備耕農用機械維護和保養、柑橘黃龍病防控以及因地制宜推動撂荒地實現科學復耕等技術問題,李曉菲組織技術服務“輕騎兵”開展常態化田頭技術服務。同時,她從多不勝數的品種中細致選種,摸索出最優栽培方法,篩選出最適宜當地的良種,再推而廣之,先后參與或主持完成主推品種400余個,主推技術32項。
在徐聞有位家喻戶曉的“菠蘿姐”,是徐聞縣菠蘿協會會長、曲界連香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建連。她積極參與并組織廣東農產品“12221”市場體系建設系列營銷活動,全力以赴為當地果農和全國采購商搭起橋梁,積極提供優質服務,引導果農用有機肥科學種植菠蘿。
吳建連無償傳授婦女群眾種植菠蘿和制作罐頭技術,引導她們實施規范種植、科學管理,積極帶動婦女創業致富,支持并鼓勵廣大婦女群眾從事菠蘿行業,同時為500名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
湛江市“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人才支持專項行動部署開展“巾幗就業創業促進行動”,實施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貸款貼息項目,為創業女性解決資金瓶頸的問題,助推1000多名婦女創業就業。目前湛江已創建市級巾幗示范基地9個,示范帶動農戶8000多戶,助力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村婦女穩步增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