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湛江市生態環境局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市2024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以及相關工作情況,并就記者提問進行了回答。(據2月19日《湛江晚報》)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生態環境保護至關重要。去年,湛江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成績斐然,空氣質量“領鮮”全省,AQI達標率高達97.8%,PM2.5濃度為21.4微克/立方米,連續5年優于世界衛生組織目標值,六項主要污染物全面達標。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完成考核目標,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100%,湖光巖湖入選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為95.4%,超過省下達目標,金沙灣入選國家級美麗海灣。這些亮眼的數據,是湛江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體現,彰顯了這座城市守護生態環境的堅定決心和強大行動力。
湛江的生態成效,得益于系統且精準的治理策略。在大氣污染防控方面,工業源、移動源、面源協同治理,多管齊下。大力推進工業源污染物減排,完成涉VOCs企業分級管控評估和燃氣鍋爐低氮改造;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對柴油貨車、非道路移動機械等嚴格抽檢;加強面源精細化管控,嚴打露天焚燒、違規燃放煙花爆竹等行為。水環境整治上,“工程+管理”雙拳出擊,“一斷面一方案”推進水質攻堅,強化問題分析預警,推動鶴地水庫環境綜合整治,水環境質量顯著改善。近岸海域治理做到陸域海域統籌管控,推進美麗海灣創建,完成入海排污口排查等工作,建立岸灘垃圾清理長效機制,近岸海域水質逐步優化。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更是一大亮點。八部門聯合印發實施方案,推動重點用能工業企業開展清潔生產改造,重點行業單位產值碳排放總體呈下降趨勢。積極參與碳市場建設,超70%控排企業配額出現盈余,配額總盈余量創歷史新高,實現了經濟收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這種創新做法,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借鑒經驗,證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非矛盾對立,而是可以相輔相成、協同共進。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湛江的實踐充分表明,只要堅定不移地走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就一定能實現天更藍、水更清、景更美的美好愿景。在新的征程上,應繼續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鞏固和拓展生態環境保護成果,讓綠色成為湛江發展最亮麗的底色,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更多的湛江力量,續寫更加輝煌的綠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