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教科研課題立項數五縣(市)第一;高中教學質量管理智育評估系數多年居全市第一;高考文化類總分600分以上人數多年居五縣(市)第一……
學風勁吹,書聲瑯瑯,捷報頻傳。遂溪縣以黨建引領為主線,從推進學校管理體制破題,以辦好辦優思政第一課為抓手,以深化鄉賢回歸工程、開展獎教助學活動、厚植崇文尚教社會氛圍為重點,推動黨建工作提質、教學水平提升、教育品質提標,教育強縣建設邁上新臺階。
遂溪縣召開教育工作座談會。
黨建引領 機制互融
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育隊伍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關鍵在于一體推進黨風政風、師德師風和校風學風建設。
今年來,遂溪縣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學校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從配好班子、選準干部、育強隊伍入手,著力提高學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整體素質,全面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朝著建成教育強縣目標扎實邁進。
從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遂溪縣屬學校干部選拔任用工作的實施意見》,到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遂溪縣中小學校領導人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從縣屬學校干部管理權限調整、提級管理破題開局,到選優配強領導班子、建立后備干部培養制度;從完善干部隊伍教育培養制度到推進履職考核、落實關心關愛保障等,遂溪縣提出22條針對性措施,涵蓋學校管理方方面面,全方位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為推動全縣教育事業發展夯實了制度保障。
不僅如此,7月到8月,遂溪縣委、縣政府召開4場高規格教育工作會議和活動,其中有縣委書記出席講話,縣紀委書記集體談話,組織部部長提出加強教育系統干部隊伍建設意見建議,部分學校中層干部圍繞“優秀校長的標準及如何促進全縣教育事業發展”進行無領導小組討論等,共同助力教育的進步與提升。
“全縣教育系統應把黨風優良、校風清明、教風清正、學風清新作為應有的堅守和追求。”遂溪縣堅持以思想教育夯廉識,引導教育系統黨員干部和教職工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筑牢教育事業底線。
在黨建引領下,學校教育管理體制機制的變革,一大批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成為教學的中堅力量。
在第4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遂溪縣舉行慶祝2024年教師節大會,表揚全縣250名表現突出、成績優秀的先進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增強教師隊伍的榮譽感、使命感、責任感,爭做新時代“大先生”。
“我將繼續溫情育學子、熱情做教育,用最切實的行動提升自己的能力,為學生夢想助力,為學校貢獻力量。”在遂溪一中2024年教師節慶祝活動上,優秀教師代表周綺夢以鏗鏘有力的發言表達了奮力為遂溪教育事業發展添磚加瓦的信心和決心。
思政一體 鑄魂育人
點亮廣大師生理想心燈
烈士豐碑在前,英雄事跡在耳,入黨入團誓言鏗鏘。來自嶺北初級中學的師生們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由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向師生講述遂溪革命史中的壯麗篇章——筆架嶺戰斗,通過“走進紅色,觸摸歷史,育時代新人”思政課實踐教學,讓革命精神可感可觸、可思可學,汲取奮進力量。
附城中心小學師生“行走的思政課”——參觀下洋村東征革命史館。受訪者供圖
遂溪縣堅持把思政課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堂,通過完善教育評價體系、優化思政教師配置、加強思政課能力培訓、創新思政課程設置,提升思政課教育質效。同時把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貫通起來、同步推進,在中心組學習、“三會一課”、主題黨日中,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農家書屋、本土紅色資源等“陣地課堂”中,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讓思政教育循序漸進,入腦入心。
效果好不好,帶頭是關鍵。遂溪縣抓住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這個“關鍵少數”,明確思政課作為全縣中小學校黨組織書記、校長必須上的第一堂課,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教育引導學生不斷厚植家國情懷、勵志擔當大任。今年以來,全縣各中小學黨組織書記、校長開展“思政第一課”實現全覆蓋,共11.5萬人次參與。
除了上好第一課堂、活用當地紅色資源,遂溪還創新思政課程設置方式,將思政課融入日常教學和各類活動中,通過主題班會、演講比賽、校園運動會、鄉村少年宮、社會實踐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責任感。
“勿忘國恥,銘記歷史;勿忘初心,牢記使命!”
清脆的朗讀聲響蕩在遂城第十二小學的校園內,該校于今年3月舉行《同鑄復興路 共圓中國夢》主題活動,組織全校22個班的學生參展《復興之路》文化長廊。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展覽講解員并不是老師,而是來自四年級的4名學生。
8月26日,縣教育局、縣教師發展中心聯合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以“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為主題,面向全縣中小學教師舉辦2024年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提升專題網絡培訓班,全縣8000多名教師依托國家教育行政學院中小學網絡黨校平臺參加在線學習。
言傳身教,師德為先。遂溪縣圍繞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除了配強配優配齊全縣中小學校思政教師外,還根據工作需要設置培訓主題,不定期延請名校專家教授現場教學,提升書記、校長、思政教師和新入職定向培訓教師創新打造思政“金課”的工作能力。
同時,遂溪縣還以“平急轉換”機制為主抓手,加強學校黨的建設,推動中小學校各黨組織、黨員教師職工積極參與防風防汛、美麗庭院建設等重大任務,以實際行動踐行師德師范,為學生作出示范表率。
在已過去的超強臺風“摩羯”來襲時,全縣教育系統黨組織組建黨員先鋒隊和黨員應急隊91支,近1300名黨員干部下沉防風防汛一線,700余名黨員下沉村(社區)參與防風防汛工作,在“風”勇前行中激勵師生乘風破浪向未來。
北坡中學開展“思政第一課”。受訪者供圖
興賢報梓 獎優助學
走好人才回流“長遠棋”
涼風有信,碩果可期。獎學興教是每年開學前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動。教師節前夕,遂溪縣附城鎮“盛志圓夢”平臺,依托鎮教育發展促進會,聚全鎮之氣,借鄉賢之力,首次表彰56名優秀教師,近300余名優秀學子代表得到資助獎勵。
2024年遂溪縣港門鎮教育發展促進會第七屆獎教助學表彰大會現場。受訪者供圖
附城鎮教促會蓬勃向上的局面,是遂溪縣大力推動各鎮村成立教促會的縮影。近年來,遂溪縣堅持“納賢助教、獎優濟困、促進發展、回報桑梓”理念宗旨,堅持“政府引導、鄉賢帶頭、干群參與”工作思路,走出一條“黨建引領強教育,獎學助學育人才”的強縣之路,有效暢通教育事業、人才發展良性循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烏塘鎮、草潭鎮教促會的示范帶動下,全縣上下不斷凝聚廣大鄉賢、匯聚各界力量,實現獎助學多點開花。”現任遂溪縣教育發展促進會會長、深圳市遂溪商會會長陳恩玉欣慰地表示。多年來,通過縣、鎮、村三級聯動,以“一條線”串起共建教育公益品牌的“同心鏈條”,營造了重學厚教濃厚氛圍,獎教獎學助學蔚然成風,涌現了許多熱心教育、踴躍捐資的鄉賢鄉親。
恒興集團陳丹、陳四始終不忘桑梓,熱心于河頭的教育事業,與廣大杰出鄉賢興教助學近八載,累計籌集資金1300多萬元,惠及廣大師生,推動當地農村教育水平提升,更是積極響應“鄉賢回歸”行動的號召,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的反哺效應,在鄉村振興、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綠美建設中作出了積極貢獻。
遂溪縣從“源頭”入手,通過建立完善鄉賢走訪聯絡機制,打好鄉情、政策和關愛“三張牌”,統籌發揮“商資源”和“賢效應”作用,延伸納賢聚能內涵,拓展結對幫教路徑,創新獎優濟困舉措,激勵引導學子們學會感恩、志存高遠,成為遂溪引以為傲的才俊,不忘回報鄉親、回贈家鄉、回饋社會,勇擔“后繼有人”重任,接力為建設宜居宜業綠美遂溪作出貢獻。
同時,充分發揮教促會的組織優勢和橋梁紐帶作用,動員商會鄉賢、駐鎮工作隊等聚力補齊教育資源短板弱項,共建人才培養平臺。港門鎮中心小學建起“廣東省最美閱讀空間”讓學子閱見世界;楊柑鎮打造德育園,促進春風化雨育德入心,潤物無聲成德于行;建新鎮擴建建新中學門口道路,在美化綠化中讓師生出行更加安全;烏塘鎮推動全鎮中小學全覆蓋安裝凈水過濾飲水機,保障孩子的每一口“放心水”。
除“看得見”的變化外,以獎助學產生“蝴蝶效應”,更是帶來了深層次的思潮變化,通過一系列助教活動及鄉賢鄉親對家鄉孩子的拳拳愛心,凝聚起全社會關心關注教育、支持支援教育發展、用心用情培育人才的強大合力。
一村雖小,善舉千鈞。草潭鎮泉水村充分發揮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通過轉發倡議書、敲門入戶、平安夜訪等號召黨群齊心,共育桃李。今年,村中黨員干部,鄉賢能人、村民群眾40余人捐資助學8萬多元,讓莘莘學子飛得更高更遠,讓學子圓夢清華。
類似聚沙成塔的事,其實年年有。在港門鎮,6名曾獲獎學助學的學生,從享受綠蔭的受益人到種樹的貢獻者,2024年捐出3900多元,為家鄉教育盡綿薄之力,表示學有所成時,將以實際行動回報家鄉父老厚愛和期望;在黃略鎮,95歲高齡的肖秀珍奶奶表示“再窮不能窮教育”,捐資助學熱情不減,老人家口中輕描淡寫的“小小心意”卻是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目前,縣級、遂溪一中及14個鄉鎮成立了教促會,超70個行政村成立村級教促會或教育基金會,2010年以來共收到各類捐款近1.2億元,發放獎教助學金超6000萬元,獎勵師生超35000人次,幫助困難學生超2000人,切實讓獎優助學、崇文重教之花開遍遂溪、香溢萬里。
黃略鎮各村開展獎教獎學大會現場。王志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