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湛江,是中國大陸海岸線最南邊的一座小城,這里三面環海,港灣眾多,海岸線長達一千五百多公里,水產極為豐富。每年八月中旬,湛江海灣開漁,是最熱鬧的時候。
開漁前,漁民們早早做好了準備。一張又一張閃著銀光的結實的漁網,大小型號齊全,猶如將士出征前那一身威風凜凜的盔甲。一艘艘漁船齊刷刷地靜待在港口,一字排開,整裝待發。
到了開漁那天,當第一縷晨光照耀下來時,彩煙騰空而起,鞭炮聲噼里啪啦,開漁訊息傳來了!隨著一聲聲嘹亮的鳴笛,數百艘漁船浩浩蕩蕩地駛出漁港,場面之盛大、震撼,仿佛千軍萬馬由此飛馳向前,仿佛天際之中一道道流星疾馳而過,仿佛所有樂器奏出的最雄壯的曲調匯集到一起了??矗瑵O船劃過湛藍海面,一道道雪白的漣漪泛開來。浪花劃騰而起,嘩嘩嘩——嘩嘩嘩嘩——映著晨曦的光澤,簡直是一幅幅絕美的圖畫,盡顯水之美。每艘漁船上,都有漁民站在船頭,他們或迎著海風,麻利忙活著,或兩三人坐下,望著海面,大聲交談著。休漁期沉寂了三個多月的海域,是多么令人期待?從漁民雪亮的目光和黝黑的笑容中,你便能想見一二。
說到趕海,不得不提南三島“拉大網”的壯觀場面?!澳先缶W”已有幾百年歷史,是當地一種傳統的捕魚方式。在漁汛到來前,人們已將巨大的漁網下到海里。起網時,百余名漁民分成幾組,攥著“網綱”,拉著漁網,一步一步地往后移動。漁網在水里受到阻力,加之網中的魚多而沉重,所以拉著網,每向后挪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力氣。不過,漁民們像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他們個個有著古銅色的皮膚,身形瘦削卻精壯,青筋凸起的手臂,如同被海浪千錘百煉的繩索,堅韌有力。他們的眼神專注而堅定,雙腳穩踏著,宛如扎根在岸邊的一株株粗壯的木麻黃樹。百人之力瞬間匯聚成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看,漁網在水中逐漸收緊,原先還在自由遨游的大魚,開始察覺到危機,紛紛試著躍出水面,但已來不及了。它們柔軟的魚鰓一張一合,急促地呼吸著,“啪啪啪”地擺動著漂亮的尾巴。大網越收越緊,密密麻麻的魚群,大小不一,形態各異,它們在網中跳躍、碰撞,發出悅耳的聲響,光滑的魚身在陽光下交相輝映,銀鱗閃爍,形成了一片波光粼粼的海洋。人們吶喊著、歡呼著:“這一網,又是豐收??!”
大網拉至還有四五米寬的水面時,魚兒已群集于網中,再也無法拉動。這時,漁民們止步停手,拿起帶柄的鐵網,把魚堆一網一網地舀起,裝到拖拉機里。光是這種人工拉網,收獲就已經不小。若是機械拉網,一網能拉到幾萬斤魚。一車又一車活蹦亂跳的魚,運到市場去。整個沙灘人山人海,拉網后,隨處可見小魚小蝦,網眼里也嵌著各種各樣的魚,你隨便撿一些回去吃,漁民也并不計較。
退潮后,你帶鏟子、鐵耙等工具,能在沙灘上挖到很多海螺、螃蟹、花甲,還能在裸露的礁石上敲到很多野生蠔仔,那味道可鮮了!
朋友們,來湛江趕海,趕的不僅是海鮮的一份“鮮”,更是湛江海鮮的“多”!開漁期間,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食客,不遠千里來到湛江。天剛蒙蒙亮,霞山漁人碼頭已經人頭攢動,前來購買“第一口鮮”的食客,早早就在翹首以盼歸港的漁船。商販們頭頂著照燈,點亮了“天光魚市”。不多時,滿載而歸的一條條漁船上來了,一筐又一筐的生猛海鮮,琳瑯滿目,光是魚類就不計其數,大黃魚啦、金鯧魚啦、馬鮫魚啦、石斑魚啦,條條閃爍著誘人的光澤。還有海鰻、對蝦、花蟹、沙蟲、東風螺、鮑魚、海參……個個塊頭十足、豐腴肥美,剛剛撈起時,還散發著海水的鮮咸味。食客們穿梭其間駐足細賞、挑選,商販們則忙著稱重、打包??鹬恤~蝦的撲騰聲,人們的討價還價聲,漁船的轟鳴聲,交匯成一片,此起彼伏,熱鬧非凡。
在我的家鄉,每年開漁期間,“海鮮當飯吃”一點也不夸張,豐饒的大海帶給我們太多美味的恩賜。靠海吃海,家鄉人護海也極為盡責。多年來,我走過許多地方,但每每走在故鄉的海邊,我都感到由衷的幸福。朋友們,到湛江來趕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