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黃坡鎮鄭屋村生態化智能化治理垃圾污水,垃圾場變“打卡點”,污水站變“小游園”,為鄉村污水處理樹立了示范。(8月30日《湛江日報》)
鄭屋村對垃圾收運處理采用地埋式垃圾直收直運模式,內外雙層的垃圾桶體密閉式結構,深埋于地下,杜絕了垃圾滲濾對地下水的污染。
智能化治理垃圾污水是鄭屋村的又一特色。新建的智慧環衛平臺可實時顯示垃圾收運車和每個垃圾收集點的位置及垃圾容量信息。每天垃圾收運數據可以實時在線查詢,政府監管部門可隨時掌握運營數據,在線視頻檢查垃圾收集點的情況。
鄉村垃圾污水處理是一個大難題,有些農村垃圾露天堆放,收集率低、無法及時轉運。鄭屋村立足本地,大膽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生態化、智能化治理垃圾污水的路子,他們的做法經驗值得學習推廣。
農村垃圾污水處理,關系著百姓的生活環境,關系著資源的節約利用,關系著社會文明水平。垃圾污水處理就像一把尺子,衡量出鄉村治理的精細化水平。垃圾污水處理牽動著民生民情,涉及到村民家家戶戶的利益。
鄉村垃圾污水處理必須走生態化智能化之路,這是與時俱進的有力舉措,是鄉村文明的理想標配。要讓垃圾各就各位、污水回收利用,需要村民改變傳統的觀念,養成良好習慣,自覺形成文明理念。鄉村垃圾污水處理考驗基層領導的責任擔當,需要完善硬件、提升軟件,需要智能化設備到位、村民積極配合。筆者相信生態化智能化鄉村垃圾污水處理將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將為文明鄉村建設注入強勁活力。
湛江日報、湛江云媒客戶端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