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推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從傳統產業轉型到培育新型產業,未來產業路徑清晰,措施扎實,霞山區也正努力以綠色本底支撐,科技力量加持,改革開放賦能。我們注重科技創新,賦能、生態友好型產品,比如以數字科技賦能生態環境建設,豐富業態模式。”霞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小芳說。
霞山區突出生態稟賦和生態實踐比較優勢,依托“城市雙碳大腦管理平臺”系統以及“霞山智慧城管”移動環保監督APP平臺,錨定打造全市生態價值樣板區為目標,以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技術為具體抓手,筑牢綠色本底支撐,探索創新方式路徑,以數字科技賦能,推動生態價值加快轉化,打造全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霞山實踐創新基地。
霞山區碳排放智能監測與管控平臺是湛江市首個碳排放監測系統運行示范點,該系統以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數字科技新業態,目前正在以蓬勃的生命力催生出新的發展動能。該系統采用工業互聯網標識技術,通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收集城市各類碳排放數據,并進行有效監督;運用先進的碳計量方法和工具,對城市總體及各行業、企業的碳足跡進行精確評估,有效實現利用高新科技賦能,讓碳排放看得見、可追溯、可管控。
與政府部門推進職責相結合,構建環保工作新格局。城市雙碳大腦管理平臺”系統與“霞山智慧城管”移動環保監督APP平臺的使用,打通了人大監督與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應對處置代表意見建議之間的信息壁壘,有效提升了政府及其職能部門處置問題的效率。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常態化開展城鄉建設和環境保護“隨手拍”行動,通過“隨手拍”的形式將身邊的環境衛生死角、水污染、土壤污染、生活垃圾等密切關乎群眾生活的問題,以圖片或視頻配文的形式上傳平臺,并安排業務股室、落實專門人員及時跟進督促問題整改,實行連續跟蹤、持續問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同時,針對APP平臺中代表們反映的環保問題以及日常收集到的環保建議,督促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認真答復、辦理各級人大代表所反映的問題,確保不漏一件、不漏一項,構建起“人大監督+代表參與+部門履職”的環保工作新格局,全區生態環境質量逐年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提升。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擔當作為。連續五年,霞山區人大常委會以人大監督之力助推全區生態環境建設。組織市區兩級人大代表就生態環境建設開展專題視察,提出生態保護、旅游開發與管理監督并重、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數字科技創新推動生態環境建設等建議意見。在常委會上聽取專項工作報告,評議相關部門工作情況......
人大代表們圍繞生態環境建設提出的建議意見多達30余條,例如,吳妙擇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監管市區道路機動車亂鳴喇叭的建議》,符張淼代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紅樹林之城”建設為“綠美湛江”添磚增瓦的建議》,楊隆興代表提出的《關于湛江港碼頭礦粉塵環境污染問題的建議》,王發田代表提出的《關于加強興港大道環境衛生保潔工作的建議》,黃輝華代表提出的《關于推進霞山區城中村排污管道改造工程的建議》,黎迎代表提出《關于調整霞山臨港污水處理廠和管網規劃做好片區污水管網建設的建議》等建議意見被區人大常委會重點關注重點督辦,區人大常委會強力推動各條建議落地落實,通過有力督辦直接推動相關部門履職盡責,助力霞山區生態環境建設加快推進。
“促進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更好發揮科技賦能,推動生態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接下來,我們還將深化改進‘城市雙碳大腦管理平臺’系統以及‘霞山智慧城管’移動環保監督APP等建設,發揮人大作用,以數字科技賦能推動生態價值加快轉化。”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龐小芳說。
寓支持于監督中。霞山區人大常委會將一如既往地推動全區生態環境建設,緊扣全國“兩會”精神,緊扣省委、市委、區委決策部署,開展正確監督、有效監督、依法監督,筑牢綠色本底支撐,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為打造全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霞山實踐創新基地提供更多更好人大方案,貢獻人大力量。